您的位置:首页 >代表大会>详细内容

代表大会

关于本溪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31 15:23:5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215日本溪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本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方 颖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克服需求不足、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紧紧围绕“三都五城”建设目标,积极抢抓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扎实推进“项目年”,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呈现转型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完成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增长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4亿元,增长37.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18%

  ——实际利用外资3.55亿美元,增长17.9%

  ——出口创汇19.2亿美元,增长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0元,增长16.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14元,增长20%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预计完成105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预计完成102.4亿元,增长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50%,是振兴以来最好水平,投资总额625亿元,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2.3亿元,增长5%。全市农业粮食产量创新高达到30.3万吨,优质稻米、中药材、山野菜、干果经济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永祥绒山羊综合开发、张裕葡萄酒系列开发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

  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61.6亿元,增长14.7%。桥北和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明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南芬高新铸件产业园已落地项目141个,新开工项目46个,竣工投产项目17个。

  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36.1亿元,增长14%。旅游、金融、房地产业全面发展,本溪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枫叶之都”,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7个功能区招商地块全部签约,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年旅游总收入增幅超过30%;浦发、盛京银行本溪分行挂牌营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80亿元,增长13.3%;太子河新城加快建设步伐,绿地中央广场、佳兆业水岸新都、恒大绿洲等商业地产项目陆续开工。

  ——两钢合并重组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提升

  2011年是两钢合并重组后建设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一年,面对市场剧烈波动的严峻考验,新本钢充分发挥生产、销售、采购、研发、财务、融资等统一管理形成的降本增效优势,狠抓改革改造,强化营销管理,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国钢铁行业和中国企业五百强中位次明显前移,为建设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本钢集团仍然是本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成效。大力实施品种结构调整,做强做优精品钢材,自主研发无取向硅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成功开发新钢种60个,优质高级别管线钢、宽幅汽车高强钢、船板、酸洗板等“双高”产品实现批量生产。继续实施技术改造,本钢3号转炉改造、北台厂区1号双流板坯连铸工程等1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北台厂区新1号、2号高炉、电镀锌、能管中心等10余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出口实现品种效益双增长。在国际出口市场不断疲软的情况下,本钢集团发挥两钢合并重组后互通有无、组团出海的整体优势,稳定韩国、欧洲、南美、印度市场,全力开发非洲、中东等市场,客户群由40家增加到70多家,出口产品结构也从“大路货”转向高端精品,以X80石油管线钢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98%以上。全年出口签约量达到270万吨,逆势实现出口品种效益双增长,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钢企出口首位。

  生产运营质量提高。预计全年钢产量实现1667万吨,增长3.1%;冷轧板368万吨,增长8.4%;棒材87万吨,增长116.1%。实现销售收入919亿元,增长20.8%;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8%

  ——中国药都对本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入驻企业规模、产品层次、研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已集聚一批较高水平的生产企业及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研发机构,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园区领先地位。新增纳米科技产业园、华润三九、四环药业等签约项目57个,国际著名基因组科学研究机构华大基因正式入驻中国药都。累计引进项目226个,总投资983亿元,完成投资300亿元。其中,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17个。天士力、成大、科泰、药联、开普等53个医药企业投产,27家研发机构投入运营。取得许可证企业38家,通过GMP认证医药企业10家。完成注册划转并正式投产品种314个。国家一类新药45个。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118人,海外研发团队18个。医疗器械产业园获批筹建省级产业园区,开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通过专家评审。

  高新区城市功能建设全面启动,戴斯酒店、药都广场部分投入使用,沈溪新城公共行政中心、药都博物馆、高中分校主体竣工。市级政务中心在边牛开工奠基,本溪“北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道路、景观绿化、供热、燃气、供电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开工。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和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本部完成选址。

  预计高新区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85亿元,增长28%,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6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这三项主要指标占全市比重均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总体实力逐渐增强

  以工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先后规划建设了本溪县传动装置和玻璃制品、桓仁县葡萄酒和包装印刷、平山桥北钢铁深加工、明山汽车零部件、溪湖东风湖钢铁深加工、南芬高新铸件八个工业产业集群及平山站前中央商贸区、明山卧龙汽车服务园、溪湖彩北物流产业园、南芬思山岭文化旅游产业园、本溪县汤沟温泉生态度假区、桓仁县桓龙湖酒庄观光带六个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八个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335户,沈煤龙盟新型环保材料、玉晶玻璃制品等投资10亿元以上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六个服务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4亿元,冰酒酒庄、汽车4S店、财神寺景区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预计全年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9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5.6%70.8%,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各类社会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全市实现5.7万人稳定就业,登记返溪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实施11片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8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育龙路达到通车条件,维修改造滨河南路等18条市政道路。实施二电新热源等五项热源建设工程。完成主城区114条“摸黑路”整治。建成4.5万个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点。新增、改造绿地75.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9.2平方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验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国家住建部专家评审,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新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启动全市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完成1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改造城区薄弱学校12所。市机电工程学校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建药都医院、桓仁人民医院和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市第一医院、本溪县第一医院等扩建项目。推进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溪松花石砚雕刻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正式挂牌。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域覆盖。开工建设沈溪新城体育中心。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溪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和要素平台服务保障能力不强,具有支撑性、拉动性的重大项目少,规模以上工业项目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规模化发展滞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按照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要求,抓住沿海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机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的总体目标,把握发展和民生两个重点,继续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旅游度假三大主导产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壮大经济发展实力,加快发展工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开创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稳中求快发展的新局面,全力建设幸福宜居新本溪。

  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

  ——出口创汇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要把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决心不动摇,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坚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三是坚持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城市,进一步增强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

  1.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重点,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锲而不舍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企业集团和总部经济,以培育“超百亿工程”为抓手,高标准规划建设钢铁深加工、葡萄酒等八个产业集群,注重发展中小微企业,实现大中小微企业合理布局。全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2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户,力争300个项目开工,100个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

  支持冶金支柱产业做强做精。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本钢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率,大幅增加薄规格热轧板、硅钢等品种钢产量。加大技术改造实施力度,加快建设本钢三冷轧、轧辊生产线搬迁改造、冷轧取向硅钢、北台厂区新1号和2号高炉、电镀锌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大台沟铁矿、思山岭铁矿、聚鑫达矿业、金永新材冷轧板等重点工业项目,争取早日投入生产。

  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投产增效。以提高产出效益为重点,全力推进企业投产达产。确保新增16家生产企业、11家研发机构投入运营,到年末达到103个企业和研发机构投产运营,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全力以赴支持辽宁科泰、药联制药、大连美罗、大石药业、辽宁晟麦等已投产企业做大做强;全力以赴推动吉林修正、四环药业、东北制药、圣元药业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全力以赴争取南京医药、华润三九、台湾生技产业园、华大基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力以赴推进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期工程建设;全力以赴引进石家庄制药、德国拜耳、瑞士诺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0余家,技术水平世界一流海外研发团队30个,中德生命科技园入驻。

  促进县区八个工业产业集群形成聚集效应。加快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速度。继续完善桥北和东风湖钢铁深加工、明山汽车零部件、南芬高新铸件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到项目入驻要求。积极推进汽车轮毂、金属压力容器、大型工业泵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本溪县传动装置和玻璃制品、桓仁县葡萄酒和包装印刷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力争用两年时间,每个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的产业规模,每个园区有100个项目落地。

  2.以规划建设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及大项目为重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继续组织开展“项目年”活动。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存量带动增量进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工业项目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经济发展承载力。

  围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和投资方向,继续加大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和寻找力度,建立健全项目不断生成、滚动发展、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推进格局。全年规划建设项目92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19个,续建项目360个;亿元以上项目481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5个。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700万平方米。

  重点推进实施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确保通灌铁路桓仁段、丹通高速公路桓仁段、桓永高速公路桓仁段、钢铁大道、太子河景观路等项目竣工通车;加快沈丹客运专线、小草线、本溪电网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田桓铁路、桥北本钢专用线改造、观音阁水库输水、桓仁牛毛大山风电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桓仁抽水蓄能项目通过国家核准;启动建设304国道千金岭隧道工程。

  3.以助推提速县域和城区发展为重点,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

  以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县继续全力以赴冲刺百强县。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本溪县重点建设北方曲轴锻造、玉晶玻璃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桓仁县重点建设沈煤龙盟新型环保材料一期工程、方解石微粉、葡萄酒庄等重大项目。促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抓好观音阁新城、五女山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各120万平方米。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力抓好本溪优质高产绒山羊新品系综合开发,推进参茸农产品产业化、千千生物甜叶菊糖提取及提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并推进4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县域电网、天然气、路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田师付污水处理、草河口垃圾处理等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100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8处。

  以三产发展为重点,促进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翻番提速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科技服务业,引导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中介服务业,培育壮大金融保险业,统筹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和风险投资公司入驻本溪,实现交通银行挂牌营业。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华兴、龙宝、工具、矿业4户企业上市进程。促进会计、咨询、法律、科技等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沿解放路—峪明路城市中轴线,在南地至大峪8平方公里区域内以建设特色商圈、精品街区为抓手,打造最繁华的城市商业走廊“十里金街”,带动城市高端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统筹发展其他服务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外包、体育健身休闲等新兴服务产业。

  4.以新城、新市镇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沈本一体化

  加大沈溪新城建设力度。围绕近中心城市、近沿海城市的“两近”优势,城市走出去、企业走出去的“两走”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沈阳开发建设大浑南的战略机遇,本溪主动北上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启动市级政务中心向中国药都迁移,再次掀起沈溪新城加快建设热潮。

  本溪市级政务中心规划选址在沈溪新城边牛村,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政务中心主体工程及水系工程建设。沈溪新城确保会展中心、戴斯酒店等城市功能项目基本竣工。推进建设苏黎士休闲广场、梦幻溪谷旺力城、荣盛国际健康城等项目。

  加快太子河新城建设步伐。继续加大道路、桥梁、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佳兆业水岸新都、绿地中央广场、恒大绿洲等商业、住宅地产项目建设进度。

  启动火连寨新市镇建设。以新市镇行政商住中心建设为依托,全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商住区选址,力争建成行政服务大厅、2个农村社区,逐步实现居民向城镇集中。

  5.以改革开放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以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依据,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国药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南芬循环经济区等专项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力争在专项领域有所突破。

  继续深化县区扩权改革,完善区划调整,下放管理权限,在各个产业园区健全管理体制,将扩权改革落实到市级以上工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集聚区。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叩门招商、会展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注重招商选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有选择的主攻一些重点地区,注重加强与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国内民营大企业对接,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促进层次较高、延伸效果明显的产业向我市转移。全年计划引进内资增长20%。跟踪落实已签约项目,积极调度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提高引进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入产出率。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有利发展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重。

  6.以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建设宜居城市

  全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高标准组织实施“创模”规划。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青山工程重点实施矿山植被恢复、小开荒治理等十大工程;碧水工程重点启动中国药都北沙河治理、太子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修加固太子河堤防10.6公里,实施本钢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沈溪新城污水处理厂一期等20项建设工程;蓝天工程重点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实施本钢360m2烧结机脱硫、太子河新城集中供热改造等11项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力争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低于上年水平。

  完善提升主城区功能。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要求,继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区绿化栽植树木25万株,新建、改造绿地30万平方米。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巩固提高环卫常态达标水平,保持大街小巷常年干干净净。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矛盾。建设北地跨线桥,改造环山路、东芬转盘、铁路转盘及永丰立交桥、彩北两洞桥,形成城市环路,提升城市主干路网功能。

  7.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重点,提升城市软实力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积极推动以药都文化、钢都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并重,加速推进旅游业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加强文化事业建设。着力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延伸至乡村两级,建成基层规范化服务站点20个。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推进本溪晚报、本溪广播电视报转企改制。推动本溪市歌舞话剧艺术剧院、本溪市民族艺术剧院进行转企改制,组建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辽砚文化产业园区、铁刹山文化产业园区、本溪湖工业遗址公园、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公园、财神寺景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扩建市艺术宫、群众艺术馆,新建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科技馆、创意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扩建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放大“中国枫叶之都”品牌效应,积极开发庙后山文化、满族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抗战纪念文化、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文化旅游项目,引进温泉、滑雪等高端旅游项目,促进文化产业项目的生成、落地和建设。加快建设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凤凰山温泉旅游文化园、青龙山温泉养生文化基地、南芬影视基地、关门山汤沟森林温泉度假区、桓龙湖冰酒文化休闲度假区,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形成重点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市旅游总收入保持30%以上增长。

  8.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构建幸福和谐新本溪

  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任务,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6.5万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失业金标准和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国有和集体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将全市1.5万名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并按规定支付待遇。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1%。完成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继续改造城区薄弱学校,推进桓仁县农村初中进城办学的省级试点。加快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和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本部建设进程。

  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县级医院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覆盖面,确保康宁医院扩建工程竣工使用,新建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

  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全力迎接“十二运”,重点抓好沈溪新城体育中心等场馆建设。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建设望溪体育主题公园。

  加强城市公用事业建设。推进旧住宅区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整治“摸黑路”、改造街巷路,加大对公交站务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推进热源建设和管网改造工程,对低温区进行整治,不断提高供暖能力,提升供暖质量,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按照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机构养老是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路,研究提出扩大居家及社区养老投入的新办法,继续推进养老项目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粮食、食用油、肉蛋禽、蔬菜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重点实施好“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新增菜田6000亩。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