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代表大会>详细内容

代表大会

关于本溪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31 15:17:4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215日本溪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本溪市财政局局长  龚振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本溪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抓重点、保民生、促发展,财政发展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23,768万元,为预算的119.3%,比上年增加277,808万元,增长37.2%。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459,198万元,为预算的113.1%,增加87,204万元,增长23.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税收收入预计完成744,024万元,为预算的107.9%,比上年增加186,794万元,增长33.5%。其中,增值税78,667万元,减少17,232万元,下降18%,主要是企业上年留抵税金结转本期影响;营业税121,415万元,增加20,827万元,增长20.7%;企业所得税47,642万元,增加29,342万元,增长160.3%,主要是上年同期企业清算退税以及矿选企业所得税增加;个人所得税36,369万元,增加14,103万元,增长63.3%,主要是矿选企业个人所得税增加;资源税60,619万元,增加17,988万元,增长42.2%,主要是县区强化征收措施增加较多;城建税28,895万元,减少1,406万元,下降4.6%,主要是受市本级增值税下降的影响;城镇土地使用税56,605万元,增加13,340万元,增长30.8%,主要是两县四区增加较多;耕地占用税224,474万元,增加119,493万元,增长113.8%,主要是县区园区建设用地增加较多;契税26,359万元,增加566万元,增长2.2%

  非税收入完成279,744万元,为预算的166.4%,比上年增加91,014万元,增长48.2%。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13,731万元,减少84万元,下降0.6%,主要是受市本级增值税下降的影响;国有资本经营和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24,151万元,增加23,437万元,增长23.3%;行政事业性收费70,662万元,增加28,598万元,增长68%,主要是市本级增加一次性污水处理费及市县国土等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较多。

         年初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57,86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1,023,768万元,比年初预算超收165,908万元。其中,市本级超收53,008万元(高新区超收30,398万元),主要是耕地占用税和一次性非税收入,主要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年初我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40,161万元。在预算执行中,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和上年结转等安排450,520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补助资金362,956万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176,665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2,906万元;农林水和扶贫资金29,763万元;科教文卫补助资金28,509万元;重点产业振兴及技改资金19,554万元;节能环保资金19,216万元;公共安全资金13,926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及交通公路建设资金8,297万元;商业服务业及外贸发展资金7,324万元;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资金5,170万元),当年超收收入安排165,908万元,全口径支出预算为1,456,589万元。全年支出预计完成1,403,837万元,为预算的96.4%(其中市财力支出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239,073万元,增长20.5%。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717,413万元,为预算的94.5%,增加89,106万元,增长14.2%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⑴教育支出175,059万元,为预算的100%,增加18,235万元,增长11.6%,剔除预算已安排而未实施的津补贴因素后,增长16.5%。⑵科学技术支出13,284万元,为预算的85.6%,增加1,871万元,增长16.4%。⑶农林水事务支出105,881万元,为预算的99.9%,增加14,575万元,增长16%,剔除上年地债支出因素后,增长23.7%。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690万元,为预算的99.9%,增加17,897万元,增长8.3%。其中,养老金补助支出113,998万元,增加20,076万元,增长21.4%;低保补助支出25,419万元,增加1,474万元,增长6.2%;就业补助支出31,116万元,减少1,820万元,下降5.5%,主要是省专项略有减少。⑸医疗卫生支出54,830万元,为预算的95.1%,增加6,368万元,增长13.1%。⑹公共安全支出89,039万元,为预算的96.3%,增加6,382万元,增长7.7%。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7,495万元,为预算的97.1%,增加99,559万元,增长56%。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3,694万元,为预算的99.9%,增加55,610万元,增长35.2%,主要是县区部分一次性收入列支增加。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023,768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90,474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54,644万元、上年结转40,30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9,490万元、调入资金744万元,总收入来源为1,629,420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403,837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65,195万元、调出资金3,198万元,总支出为1,572,230万元。扣除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支出等57,19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其中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515,781万元,比上年增加407,125万元,增长374.7%。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440,511万元,增加372,581万元,增长548.5%,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当年基金支出预计完成455,852万元,比上年增加360,286万元,增长377%。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375,569万元,增加324,437万元,增长634.5%

        预算执行中,我们积极克服财政面临的收支矛盾和困难,围绕强化财政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了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预算支出保证了政权运转以及民生事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运用各项财政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生物医药、钢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经济规模。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基本建设投资7.8亿元,市本级安排9,000万元,支持全市20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全市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并不断加快建设进度。着力支持实施工业五项工程,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多渠道投入科技、技改贴息、技术创新和节能资金2亿元,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重点支持钢铁深加工制品、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研发和实施。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第三届“药交会”召开、支持企业争创品牌和驰名商标,保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监管工作需要。

         2.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农业投入政策,全年争取和安排支农资金10.6亿元。投入水利专项资金2.26亿元,大力支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汛应急抢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支持水库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9,30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作物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2.1亿元,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大规模绿化造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畜牧业清洁化生产等,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完善强农惠农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1.05亿元。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化解偿还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累计偿还债务总额1.19亿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推进。

        3.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投入3.46亿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2.92亿元,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投入2.21亿元,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5元。多渠道筹措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所需资金14.3亿元,确保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投入1.46亿元,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取暖补助、临时救济、价格补贴、普通高中生和中职困难学生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为出租车、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等相关行业发放燃油补贴资金8,500万元,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4.财政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积极推动我市“创卫”、“创模”、“创园”工作顺利开展,投入6,700万元,支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投入5,700万元,对南兴路、解放路等百余条市政道路及街巷路进行了维修养护,对双泉街、泉涌社区路等114条摸黑路进行了整治,保证育龙路建成通车,更新、改造公交站亭、站牌300余个;投入2,000万元,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投入8,100万元,保障棚户区和沉陷区改造工程收尾工作顺利进行。投入1.74亿元,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三补”和城市免学杂费政策、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等。投入专项资金1.22亿元,进一步加大对维稳控访、反恐处突和政法机关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支持,维护了社会稳定。

         5.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预算体系有序推进、稳步实施,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增强部门预算的完整性,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不断健全。着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市本级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全市开展财政资金专户清理工作,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顺利升级。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新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正式启动运行。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额5.9亿元,节约资金4,700万元。加强财政“两基”建设,健全职能,规范管理,新建7个乡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乡镇财政管理步入新阶段。

         6.财政依法理财成果进一步巩固。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财政投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项目的投资审核力度,全年共完成财政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拦标价、施工预算和工程结算等项目审核288个,完成报审额29.65亿元,审减额2.59亿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强化偿债责任落实,债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认真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收入质量监督检查,“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稳步实施。对市直各部门、单位开展各种收入清理检查,彻底清理尚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收费项目,查清我市费源和所有非税收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2011年是我市巩固“十一五”发展成果,实现“十二五”高水平起步开局之年。一年来,各级财税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的增长目标,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支出,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收入形势严峻。原有税源增长乏力,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增收滞缓,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加大。市本级今年到期政府债务11.5亿元,巨大的还款压力给预算收支平衡带来很大的冲击。三是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财政可支配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关于2012年预算(草案)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是加快建设新本溪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综合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本溪面临的外部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财政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更为复杂、收支矛盾仍较突出。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经济财政形势,我市2012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规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坚持依法理财和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市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7,330万元,比上年增加153,562万元,增长15%。主要收入项目情况:

  税收收入941,240万元,比上年增加197,216万元,增长26.5%。其中,增值税103,110万元,增加24,443万元,增长31.1%;营业税149,630万元,增加28,215万元,增长23.2%;企业所得税62,360万元,增加14,718万元,增长30.9%;个人所得税37,580万元,增加1,211万元,增长3.3%;资源税112,150万元,增加51,531万元,增长85%,主要是县区税收增加;城建税35,580万元,增加6,685万元,增长23.1%;城镇土地使用税68,300万元,增加11,695万元,增长20.7%;耕地占用税265,530万元,增加41,056万元,增长18.3%;契税35,270万元,增加8,911万元,增长33.8%

  非税收入236,090万元,比上年减少43,654万元,下降15.6%。其中,专项收入42,850万元,增加6,588万元,增长18.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7,090万元,减少13,572万元,下降19.2%;国有资本经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86,900万元,减少37,251万元,下降30%,主要是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较多。

  全市财力安排的一般预算支出1,156,27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16,113万元,增长37.6%;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65,626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合计为1,321,9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中,教育1,641万元、农林水事务11,5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40,867万元、医疗卫生4,217万元、公共安全3,677万元。

  全市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项目是:⑴教育支出179,468万元,增加20,910万元,增长13.2%。⑵科学技术支出10,842万元,增加1,752万元,增长19.3%。⑶农林水事务支出52,337万元,增加13,414万元,增长34.5%。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159万元,增加15,861万元,增长25.1%。⑸医疗卫生支出42,274万元,增加5,697万元,增长15.6 %。⑹公共安全支出67,663万元,增加12,279万元,增长22.2%。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750万元,增加6,366万元,增长61.3%。⑻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2,522万元,增加112,692万元,增长66.4%。⑼节能环保支出13,020万元,增加2,550万元,增长24.4%。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4,444万元,增加49,532万元,增长30%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177,33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90,235万元、上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86,46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65,626万元、调入资金686万元,总收入来源为1,520,345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21,900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94,560万元、调出资金3,885万元,总支出为1,520,345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491,323万元,比上年增加32,125万元,增长7%。主要收入项目情况:

  税收收入381,808万元,比上年增加69,545万元,增长22.3%。其中,增值税45,972万元,增加7,772万元,增长20.3%;营业税59,100万元,增加8,211万元,增长16.1%;企业所得税11,284万元,增加699万元,增长6.6%;个人所得税8,755万元,增加1,175万元,增长15.5%;资源税23,850万元,增加3,457万元,增长17%;城建税18,650万元,增加3,042万元,增长19.5%;城镇土地使用税26,350万元,减少1,053万元,下降3.8%,主要是高新区减少;耕地占用税154,692万元,增加50,692万元,增长48.7%

  非税收入109,515万元,比上年减少37,420万元,下降25.5%。其中,专项收入29,261万元,增加3,275万元,增长12.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4,300万元,减少15,942万元,下降39.6%;国有资本经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9,544万元,减少28,800万元,下降59.6%,主要是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较多。

  市本级财力安排的一般预算支出497,41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83,094万元,增长20.1%。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56,942万元,减去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6,711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合计为647,645万元。

  市本级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项目是:⑴教育支出78,069万元,增加5,790万元,增长8%。⑵科学技术支出6,602万元,增加660万元,增长11.1%。⑶农林水事务支出17,797万元,增加1,824万元,增长11.4%。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975万元,增加6,397万元,增长18.5%。⑸医疗卫生支出23,498万元,增加3,931万元,增长20.1%。⑹公共安全支出48,003万元,增加9,452万元,增长24.5%。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746万元,增加1,227万元,增长18.8%。⑻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5,108万元,增加39,356万元,增长37.2%。⑼节能环保支出8,229万元,增加1,613万元,增长24.4%。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690万元,增加2,924万元,增长7.5%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491,323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70,495万元、上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补助13,407万元、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56,942万元、调入资金486万元,总收入来源为732,653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647,645万元,加上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6,711万元,上解支出74,412万元、调出资金3,885万元,总支出为732,65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361,147万元,比上年减少132,369万元,下降26.8%。其中,市本级296,986万元,减少121,260万元,下降29%,主要是土地出让金规模减少。政府性基金支出358,807万元,比上年减少97,045万元,下降21.3%。其中,市本级295,196万元,减少80,373万元,下降21.4%

  三、关于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的政策措施

       2012年全市面临的财政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应对当前的形势,抓住当前的机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支持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全力支持钢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推进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和旅游三个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培育稳定财政增收的税源基础。三是支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的兼并和上市。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技改、科技和节能等专项资金作用,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促进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为重点,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及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三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支持项目引进,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县区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财源建设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3.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统筹安排教育经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政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三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进程,帮助困难群众逐步改善居住条件。

  4.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一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与县区和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增收激励机制。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确保税收平稳增长。强化收入监管,提高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度能力,应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增加政府可用财力规模。二是要统筹资金配置,在保证政权运转和法定支出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的原则,集中有限资金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民生领域支出的资金需要。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5.推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健全部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细化水平。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搭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政府采购科学化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二是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严格财政监督,强化对专项资金的投资审核、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优化政府债务借、管、用、还等环节的管理机制,加大清偿力度,努力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四是加快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增强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积极探索信息公开的渠道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监督。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进,确保全面完成大会确定的预算收支任务,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新本溪、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