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回归 让行风更正
市人大代表建议遏制在职教师“乱补课”现象
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我市都存在着在职教师课外办班补课现象。这种“乱补课”行为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大大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滋生了很多教育不公平现象。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参加自己补课班的学生关注有加,频频提问。甚至有个别严重丧失师德的教师“课堂不讲,课下讲”,为了能够在课外搞创收而有意“留一手”,将课程精髓内容保留到补课时再传授。可以说,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师德师风,已经成为危害教育环境的一大“毒瘤”,社会反映十分强烈。
对于这样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今年,市政府还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厉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严查教师违规补课行为,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决心可见一斑。
我市各级人大代表更是长期关注在职教师违规补课问题,每年都会围绕这一热点问题提出很多建议,替民发声,为治理“乱补课”出谋划策。
市人大代表屈广利在《关于加强管理学生补课的建议》中,揭示了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教师有偿补课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教师在校外开辟“地下课堂”,每个学生单科每月收费从300元至500元不等,补课教师一个月收入多的能达到几万元。
谢晓芳代表在《关于加强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监管力度的建议》中提出,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整治力度,重拳整治,不惜让违纪教师“丢饭碗”。还要严格教学质量考核,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消除学生及家长们对补课所产生的依赖,以社会合力推进“禁补令”真正落实。
孙胜利代表建议,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备课、讲课,而不是违背大纲要求快讲、少讲甚至不讲,教育部门应坚决治理和杜绝“课上不讲、课下讲”现象,学校要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和进度随时进行抽查。
史贵生代表提出了《关于成立教育执法监察大队的建议》,针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越来越隐蔽、调查取证越来越难,民办教育机构存在聘用在职教师授课等违规办学行为,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监督检查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他建议成立专门的教育执法监察大队,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净化教育环境。
马淑英、孙祥云代表针对“乱补课”治理成效不大的状况,对代表建议办理签署了不满意件。
那么,面对人大代表的一条条建议,面对百姓的强烈呼声,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都采取了哪些整治措施呢?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市教育局采取多种措施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这一“顽疾”加以治理。为加大对教师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震慑作用,2014年和2015年,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处分规定》和《补充规定》,明确提出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无论收费与否,一旦查实就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对情节严重的一律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同时调离原单位。为加强监督检查力量,市教育局为各中小学校配齐纪检主任,成立了行风督察组。在此基础上,整合纪检监察干部40余人,成立10多个监督检查组,利用节假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覆盖、全时制的明察暗访。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违规补课行为,坚持快查快办、严查严办。还多次与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以提高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工作效率。今年2月,在本溪电视台、《本溪日报》上对寒假期间违规违纪补课的5名教师进行了真名实姓的通报曝光。
不仅如此,每年寒暑假前,市教育局都组织中小学教师观看各类警示教育片,对广大教师开展“以案明纪”警示教育活动。对群众举报但未查实的问题,及时与有关教师进行约谈,定期对重点学校、重点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约谈,增强教师的纪律意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每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都会组织全市中小学在繁华地带设立宣传点,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和全体市民共同抵制、监督举报教师“乱补课”,通过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有效震慑违规补课行为。
记者从市教育局得到了这样一组数字:2013年以来,市教育局纪委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违纪案件108件,其中,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案件65件,占案件总数的60.2%,处理违规补课教师65人。经过持续严厉的整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大班型集体补课现象基本杜绝,群众举报投诉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可以说,我市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整治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尽管如此,我市在职教师违规补课问题还是屡禁不止。补课班花样不断翻新,名师辅导班、提高班、强化班、特长班层出不穷。虽然经过治理,大班制的补课班在我市已经比较少见,但它们大多化整为零变身成为小班型、“一对一”等模式。这种补课模式更加灵活隐蔽,也给教育部门的查处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目前,我市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治理效果与广大市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人大代表相关建议件中存在不满意件的原因所在。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局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好行风建设职责,坚决刹住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不正之风。将整合全系统人员力量,成立局、校两级检查组,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节假日及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全覆盖、全时制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行为严肃处理。各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家长对任课教师的从教行为规范、乱办班、乱补课等方面进行测评。同时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背靠背”互评师德师风,落实监督员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评议权。根据以上这些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议,对评议结果较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考核不合格、调离教学一线等处罚,并将该评议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当中。
面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新变化、新情况,市教育局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集中专项整治转向长期综合治理转变,让查处违规补课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他们将在巩固原有措施的基础上,出重拳、下猛药,不断加大教育、监督和惩处力度,特别是在制度预防上下功夫,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在采访中,27中学校长曲林、迎宾小学书记宋长桂都表示,学校始终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持“零容忍”态度。今年已经实行了学校领导干部对教师“点对点”包保监督制度,每位校领导都要跟几名教师“结对子”,严格监督教师是否存在违规补课行为。迎宾小学今年已经与每名老师都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治理“三乱”的责任状。27中学建立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微信群,既便于家长与教师沟通,又能让家长更好地监督教师行为。
据了解,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我市各学校领导干部都要对教师实行“点对点”包保监督制度,对所包保的有“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倾向的教师,及时进行提醒和检查。同时建立校园微课堂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把校内教师的优质课程以微课的方式录制下来,放到校园网及家长微信群内,供学生免费学习收看,进而遏制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发生。
治理“乱补课”任重道远,教育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严查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我市各级人大将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问题给予持续关注,监督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我市教育环境,努力办好让山城百姓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