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冷暖 建言供暖大事
寒冬已至,气温节节走低,我市又迎来了一个长达5个月的供暖季。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供暖企业在提高供暖质量上下了很大功夫,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全市供暖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百姓都实现了温暖过冬。
供暖质量关系千家万户,事关百姓冷暖,不仅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更是牵动了众多人大代表的心。他们纷纷围绕供暖问题提出建议,替百姓发声,为政府献策。
代表金庆利提出《关于我市居民取暖费下调的建议》,马刚提出《关于加快城市供暖管理立法的建议》,张海浪提出《关于不变供暖费延长供暖期的建议》,王永生提出《关于强化及完善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张廷新建议,希望政府对供暖企业建立健全供暖监督管理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冬季供暖质量。建议对供暖企业进行考核淘汰,对投诉率高、供暖质量差的企业进行清退,引进信誉好的供暖企业,引导供暖市场健康发展。段明义代表建议,对老旧供暖管网及时进行改造;加大对供热经营许可的监管力度,对供热市场准入和退出实行有效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明察暗访,不定期对供热时间、回水温度等进行抽查和暗访;对供热企业收取的取暖费,一部分暂由政府保管,如果供暖达标,再把这部分取暖费交给供暖企业,以此约束供暖企业的行为。
今年我市的供暖质量究竟如何,代表们的建议有哪些得到了采纳落实,供暖企业为保证供暖质量采取了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我市供暖办等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据供暖办负责同志介绍,11月1日当天零时,我市热源开栓率达到100%,开供及时率实现100%。开供以来,全市供暖总体情况良好,各供暖企业热源稳定,管网运行正常,运行态势平稳。在这平稳运行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和供暖企业的共同努力。早在今年4月上个供暖期刚刚结束,市房产局便组织全市供暖企业进行隐患梳理,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安排2016-2017年度供暖准备工作。投资0.27亿元用于“夏修”工作,投资0.67亿元更新改造供热管网86.8公里。高标准抓好煤炭储备工作,共计划储煤78.16万吨,目前实储达47.6万吨,储煤率达61%,超过省政府考核指标21个百分点,春节前储煤将全部到位。
不过,虽然今年的供暖情况总体好于往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正式开供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全市几大供暖公司来看,衡泽热力公司、华兴热电公司提前预热,提前开供,供暖区域整体稳定,用户反映良好;本钢热力公司开供初期,个别区域管网因受占压出现泄漏,经抢修现已恢复正常供暖;广惠热力公司虽然提前点火,但热源出口温度持续偏低,热平衡调整不及时,北地、西芬等供暖区域供暖受影响;泛亚热电公司,由于计量表安装质量问题,维修不及时、试水打压工作不到位,加之启动较晚,致使开供后消防、大峪、高峪、富祥、樱桃等区域供暖受到影响。其他小供热单位供暖情况基本稳定。
记者从供暖办获悉,从11月1日到14日,全市供暖系统共发生各类故障8次。其中本钢热力公司3次,泛亚热电公司2次,衡泽热力公司1次,广惠热力公司1次,其他小供热单位1次。故障数较上年同期减少22次,同比下降73%。经过积极抢修,这些故障都得到了及时解决,供暖恢复了正常,用户未受大影响。
开供半个月的时间里,供暖办共接到各类投诉765件,较上年同期减少202件,同比下降21%。其中,泛亚热电公司290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9件,上升7%;广惠热力公司125件,比上年同期上增加28件,同比上升29%;本钢热力公司126件,比上年同期减少72件,下降36%;衡泽热力公司67件,比上年同期减少51件,同比下降43%;华兴热电公司3件,比上年同期减少39件,同比下降93%;其他小供热单位154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3件。
市民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暖气不热、室温不达标等,投诉主要集中在开供后的最初几天,目前,经过一个阶段的调试运行,这些投诉电话所反映的问题基本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寒冬漫漫,面对人大代表和百姓们的殷切希望,我市相关部门和各供暖单位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做好供暖工作,进一步提高供暖质量。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供暖调度24小时值班制度,市供暖办、供暖执法监察大队全体人员轮流值班,实行首问负责制,并建立与供暖企业“一对一”责任制,加强对供暖运行的监管。在督促供暖企业做好测温工作的同时,供暖办成立了2个测温小组,全面落实《辽宁省城市供热住宅室温检测及退费规定》,确保用户利益得到保护。还将进一步完善市民投诉服务网络建设,做好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提高办件及时率和办结质量,确保办件及时率、诉求回复率达100%。
各供暖单位将加强供暖运行管理,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锅炉出口温度,加大管网巡视力度,强化锅炉设备管理。全行业实行全天候报修制度,抢修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提高供暖运行稳定性。力争通过全行业共同努力,使今年的供暖工作实现运行持续稳定、质量有所提高,服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