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详云:为了群众的幸福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孙详云每天都在为这句承诺做诠释。孙详云现为明山区韩家村支部书记,2013年当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两多年来,她凭着一颗“要为人民做点事”的责任心,忠诚履职,倾心回报父老乡亲,获得了乡亲们的肯定和赞许。 孙详云认为当代表更要善于建言,人大代表来自群众,“代”的是人民的利益,“表”的是群众的心声,要摒弃提建议是挑刺、找茬、得罪人的思想,更不能认为自己是一个基层代表,人微言轻,不愿发表见解。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之所以这样规定,孙详云的理解就是为了打消代表发言的思想顾虑。但也不是说代表就可以随意讲,漫无边际地讲,代表提出的意见应该符合实情,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也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当选市人大代表两年来,她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让发言内容有理有据。同时,她积极深入到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把着眼点放在为民办实事好事上,使所提意见有群众基础,具有一定的感召力。 孙详云深知,人大代表是由父老乡亲选举出来的,就应该为大家办点实事。两年来,她不断深入选区,共走访、接待选民200多人次,及时处理或向上级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20多条,努力帮助选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提建议为同泉、龙溪园门前架起便民桥,解决了学生上学坐车难,为韩家村修路、组路、巷路、修桥等10多件问题。为村民办养殖小区,积极争取资金60多万,为小区办三相电,为村民打120米深的水井,解决了小区吃水难的问题,去年新修巷路1500米,解决韩家村行路难问题。争取政府投资一千多万,新修河坝5000多米,文明墙一千八百米,为保护青山绿水全面完成小开荒退耕还林一千多亩;争取政府投资资金30多万,为老百姓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问题。为了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为周边村四百多户安装了无害化厕所,积极争取共建单位帮扶,为全村每户发一台环保卫生车,清运自家垃圾,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更好的改善,修建了两个文化广场,并重新修建了文体活动综合楼529平,争取外来资金购买环保垃圾箱10个,建成旅游休闲亭6处,成立文明夜校,为村民辅导法律法规农村技术知识等。从外地请4位讲师到村里为村民辅导洛阳牡丹花绘画知识和剪纸、砚台、根雕等知识,又为村民成立了代生绿色种植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绿色食品,榨笨豆油等加工一系列产品。 作为一名农村代表,孙详云利用生活在农村、与选区选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势,积极了解民情民意,围绕农村及周边环境建设,先后就解决群众出行道路堵塞、调节群众纠纷、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问题分别提出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这些建议多数已得到解决。有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孙详云会继续关注,直至得到彻底解决。韩家村有三户危房,都是困难边缘户,在山洪爆发时,他们不撤离、她就顶着大雨亲自去做工作,这三户村民看到一个女同志大半夜衣服都湿透了,最后终于撤离到安全地方。为了让他们能住上安全房,孙详云多方面协调,最后在市区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三户村民现在都住上了新房,村民们都说咱们选的人大代表没白选。“对待老人和困难群众我们要多一份爱心,像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关爱他们”,孙详云总是这样说。对于韩家村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她都自掏腰包给予适当的帮助。每年年底她都会亲自给孤寡老人送米,送炭;逢年过节,她还会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从精神上给这些孤独的老人送去安慰。她非常同情弱势群体,对得大病的群众,按病情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对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只要她帮得上忙的都有求必应。 “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要只想从社会得到些什么,还要想能否给社会贡献点什么。”孙详云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努力回报社会,不仅自己热心公益事业,还号召家人都来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她相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编辑:张爱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