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 躬身履职——访十一届市人大代表史贵生
□ 作者 本报记者 庞 芳 摄影 杨忠军
在市人大代表中,提起史贵生的名字,无人不知。
他连续六届当选市人大代表,8次被评为市优秀人大代表,现已退休的史贵生仍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这在市人大历史上还是首例。
当选市人大代表这些年,在两会上和闭会期间,史贵生共提出近800件建议,件件都掷地有声,但提及他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他仍记忆犹新,激动不已。
1993年,刚刚当选市人大代表的史贵生,通过深入调研提交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的建议》,在两会上就得到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棚户区和沉陷区改造工作的迅速推进,史贵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真没想到政府这么快就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棚户区和沉陷区的老百姓终于有望住上新楼房,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
此后,常有百姓找到史贵生,向他反映各方面问题,他以一名人大代表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竭力安抚群众、帮助群众,使他们理解“问题”产生的不可避免性,认识“问题”严重的局部性,相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合理性,明确“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可能性。通过史贵生耐心的思想疏导,群众总能平静下来,听他比较客观地分析和讲解。随后,史贵生再多方调研,积极通过提交建议,或者通过向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等方式,尽可能地使群众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关于取缔太子河饮用水源上游污染企业的建议》《关于依法取缔城区内小型燃煤锅炉的建议》《关于依法解决35名女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每一件建议的形成,史贵生都要经过反复地调研、思考撰写,有翔实的内容、有合理的分析、有可行的建议,最终才能立案。史贵生为撰写含金量高的建议花费了大量精力和个人休息时间。
作为一位资深的人大代表,史贵生常在培训新代表时说,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履职尽责是人民赋予代表的神圣使命,参政议政的水平是代表素质的体现。在履行职责中,人大代表要时刻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谏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
回首几十年的履职经历,史贵生动情地说,人大代表只有踏踏实实地为民代言,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