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当练好三项基本功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为人民群众代言是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而要成为一名能“代”善“表”的合格代表、优秀代表,尤其要练好“看、议、写”三项基本功。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掌握扎实的“看”功。一是学习法律。人大工作法律性很强,必须认真学习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立法法、监督法等,这是代表履职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要经常细细看,牢牢记于心。二是阅读材料。为代表履职提供的书面材料,都会在会前法定时间交给代表。因此,要养成及早阅读相关材料的习惯,将“了解情况、思考问题”的过程尽量前移,以适应人大许多会议时间较短、程序性较强的特点。三是察看实情。人大代表履职,不论是视察工作、执法检查,还是专题调研、工作评议,都要察看实情,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从而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履职的有力支撑。
要练就“三寸不烂之舌”,掌握扎实的“议”功。一是审议发言。代表审议发言,重在指出问题、分析原因、阐明对策,因此,要厚积薄发突出重点,直指要害处、说到点子上,让“一府一委两院”心悦诚服,其他代表也颇受启发,这是代表应当具备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参与辩论。在人大各类会议上,不同看法的博弈争辩,既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不为输赢高低,而是辨明正误,为人民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利益修正错的。与会代表应当积极参与,通过扭转时下“异口同声”的局面,求真、求实,提高履职实效。三是发表建言。建言,是对社情民意的反映,但又不是简单的原话传递,是在走访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听取审议报告、集思广益,形成并发表的建设性见解。这种见解不是套话、不是雷语,而是富有智慧、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议。
要练就一支“生花妙笔”,掌握扎实的“写”功。一是撰写议案。有的当了多年代表还不会写议案,这也是地方各级人大议案偏少的重要原因。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代表10人以上、乡级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对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写明案由、案据和方案,即可形成议案。这就要求,无论是新老代表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撰写议案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写好建议。近年来,各级人大都有一部分代表,通过深入调研写出高质量的建议。但也有部分代表一直很少写建议,而是热衷于在别的代表建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还有部分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借口工作忙,请工作人员代劳拟草建议,工作人员又多是从网络上搜集素材“闭门造车”,结果导致建议数量不少,质量却不高。因此,后两部分代表都应向第一部分代表学习,在写好建议上多下苦功夫。三是慎写评鉴。对“一府一委两院”贯彻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各项工作等情况,常常需要人大代表作出满意程度的评鉴,评鉴既体现了人民的委托又代表着人民的心愿。因此,笔下符号虽小,确需慎之又慎。(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