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增量强存量扩总量 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本报讯 【记者 徐国富】 年初以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工作部署,以“三抓三促”为主线,全力以赴推进存量企业培育、增量项目引入、重点项目建设和深化改革创新等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高新区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通过完善“三三制”招商体系,不断在“引增量”上下功夫。他们成立了投资促进中心,向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区域派驻招商团队,与当地行业平台和技术服务业公司合作,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各部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全员招商;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吸引更多的好项目和优秀人才落户高新区。截至6月末,高新区共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215次,其中“走出去”123次,“请进来”92次。
高新区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强存量”。他们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支持沈阳药科大学科研成果在区内转移转化,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前,已经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300万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申报产业技术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3家。他们全力推进智能制造业项目并做好服务,打造绿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升级;推荐新高、科硕两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确定仙草堂、壹立方等5家企业为小升规重点培育对象,进行定期调度。
高新区还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扩总量”。他们将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制度。重点项目班子成员包保推进,按照指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与企业月会面、周调度制度。他们对签约项目逐一梳理关键点,进一步细化推进目标、落实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将重点项目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各相关部门,实施“挂图作战”。相关部门以甘当“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的态度,制定服务企业的具体措施,真正做到一切围着项目转、围着企业转。
通过引增量、强存量、扩总量,上半年高新区41家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7亿元,增长18.5%。华润三药等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未来生物等7家企业产值增长超50%,恒康制药等9家企业产值增长超30%。上海绿谷等6家企业纳税破千万,大熊制药等15家企业进入小升规培育库。辽宁药联、上药北方等项目实现复工,辽宁开普、帝东等新项目开工,推动了中国药都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