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一线服务法”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本报讯 【记者 丁明】 近日,明山区新明司法所所长唐冬在“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条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帮助非公企业维权的信息,得到群成员的积极回应。目前,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已建起59个“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微信群,通过“一线服务法”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一线。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统计台账”,实现了矛盾类型清、基本情况清、牵头部门清、责任人清和化解时限清“五清”标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集中排查和常态排查相结合,市、县区司法局每月一次、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和司法所每半月一次、各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每周一次召开研判工作会议,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共组织矛盾纠纷排查1695次,预防纠纷41件,受理调解案件1322件,调解成功1299件,调解成功率98.2%。
矛盾纠纷化解、移转、衔接机制完善在一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便捷性、司法调解的权威性和行政调解的专业性优势,对简易纠纷直接化解,针对重大疑难纠纷,协调相关部门合力解决。全市共建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消费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6个、家事调解室26个、个人调解室1个。我市还在基层法院系统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10个,聘任兼职人民调解员5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1名。
调解规范化建设在一线。我市共建立乡镇调委会24个,街道调委会35个,村调委会288个,社区调委会220个,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市司法局积极推进“一村屯、一法律顾问”活动,14名律师和4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分赴59个乡镇(街道)担任法律顾问,及时帮助驻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