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药监局服务升级助力药企发展加速
本报讯 【 记者 吕静 徐国富】 “一天之内,现场检查、形成报告并向省局提交,市食药监局这样的效率真是让我们没想到。”上海医药集团(本溪)北方药业有限公司质量保障部主任刘文君告诉记者。让他更想不到的是,随后,在市食药监局的协调帮助下,原本需要30个工作日才能通过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增项审批手续,竟然仅10个工作日就办好了。这为北方药业公司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抢占市场赢得了先机,更为公司研发中试基地升级打出了提前量。
在中国药都,像北方药业公司这样感受到市食药监局服务升级的企业不止一家。今年以来,为落实好“三抓三促”工作,市食药监局制定下发了《2018年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年完成全域药都“5405”行动计划,暨通过服务升级,简化服务流程,主动对接帮扶等措施,帮助5家医药企业获得生产许可、4家企业通过GMP认证、完成5个品种注册和划转任务。目前,在他们的努力下,已完成许可开办3家、许可增项1家、GMP认证3家、品种注册1个。
市食药监局的服务升级不仅体现在企业上升爬坡时的“推一下”,也体现在企业遇到困难时的“拉一把”。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血液透析和治疗用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辽宁三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雪松今年遇到的问题很棘手。企业要投产,首先必须通过相关医疗器械部门的检验,但省内检验部门却没有检验这类产品的资质。了解这一情况后,市食药监局立即与外省有检验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所取得联系,并经过多方协调将其专家和检验设备“请”到本溪,为企业提供上门检验服务,相比企业将设备运往省外检验,节省了近半年时间。“企业通过检验后,又在6月份以很多国际大型医械企业都难以取得的‘零缺陷’成绩,通过了医疗器械生产体系核查,为顺利投产铺平了道路。”尹雪松感慨道。
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市食药监局因企施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由于市场需要,华润三九集团准备将旗下拳头产品“999小儿感冒颗粒”的部分产能,通过委托生产和集团车间共用等多种方式转移到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但复杂的委托关系让企业一筹莫展。市食药监局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并借助多项相关对应政策,最终使企业的难题迎刃而解。据企业质量负责人潘英介绍,“999小儿感冒颗粒”生产线将于9月份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5000万元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