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改造给残疾人生活添便利
本报讯 【记者 穆浩】 “原来我可打怵出门了,遇到台阶都得别人帮着才能过去。现在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多了,我自己就能出门买菜了!”
家住平山区前进社区的王颖是位肢体二级残疾人,在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之前,因为楼门口有台阶,出入很不方便,所以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里。即使在家也有很多不便,卫生间没有洗浴设施,门口也有台阶,上厕所和洗澡都需要家人帮助。2013年,市残联为她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卫生间去掉了台阶,新铺了防滑地砖,新装了热水器、坐便和扶手,还在楼门口专门为其铺设了轮椅坡道。从那时起,王颖不仅在家可以自己如厕、洗澡,还能一个人坐着电动轮椅出门遛弯、晒太阳,生活质量大为提升。
“我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政府能为我们残疾人专门安装一部电梯。”薛宏伟坐着电动轮椅,进入自家阳台旁的电梯,按动按钮,不到半分钟,电梯就平稳地从3楼下降到1楼。薛宏伟家住平山区东进社区一栋老居民楼的3楼,因患小儿麻痹造成肢体二级残疾。过去他出行只能用双拐,每次上下楼都小心翼翼,走走停停至少得十几分钟。考虑到薛宏伟和住在他家楼下的赵军都是家庭贫困的肢体二级残疾人,2012年,市、区残联投入改造资金2万余元,在薛宏伟和赵军两家楼体外紧邻阳台的位置安装了一部简易电梯,大小正好能容纳一辆电动轮椅。从此,薛宏伟和赵军再也不用为出行难发愁了。
从2010年至今,我市已连续8年开展社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全市各县区残联对本辖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的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和实地考察,将特困特需的改造对象作为重点,优先改造。重度、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可获得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补助资金6000元;低保户、老残一体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3000元;其余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1000元。改造坚持个性化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现了一户一方案。为确保改造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残联组织由残疾人代表、残联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施工进行常态监督,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市残联还组织对重点改造项目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由县区残联责令施工方重新施工,直至质量合格。
8年来,省、市和县区三级财政共投入改造资金1500余万元,累计完成对195个社区办事场所和481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到2020年,我市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将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