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我市推进蓝天青山碧水三大重点工程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28 11:11:20 浏览次数: 【字体:

 

 俯身掬碧水,昂首见蓝天,环抱翠山峦,置身圣境中。这,已经成为本溪市民引以为自豪的生活环境。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把“蓝天”、“青山”、“碧水”环保生态工程作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全面加以推进。在市环保、林业及本钢等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使本溪这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变为辽宁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如今,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洗肺圣地”。

 蓝天工程:绘出城市最美的颜色

 119早,溪湖区法院的郑野登上平顶山巅,走上观景台举目眺望,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山下的城市与远处青山清晰可见。他拿出手机按下“快门”,一幅以蔚蓝的天空为衬托,群山环抱的城市风景画定格了。在本溪,蓝天白云的美景并非稀有——今年1-9月份,共监测273天,达标天数II级(良)以上天数211天,达标率为77.3%

 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我市多措并举,出手大方。治理“雾霾”天气,市环保局制定了《本溪市2014年整治大气违法排污行为暨“治理雾霾、亮剑行动”工作方案》,检查重点燃煤企业80多家,对9家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2家违法排污企业下达了处罚通知书,对1家污染严重的无照经营企业下达了取缔通知书。为防止大气污染反弹,我市实施了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城市全覆盖、绿色交通、气化本溪、工业提标淘汰、绿色本钢、大气预警“七大工程”,计划总投资18.5亿元,实施重点污染治理项目56项,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做到还百姓一片蓝色的天空。

 碧水工程:碧水潺潺绕城来

 衡量环境的好坏,水质是一项硬指标。对“碧水”工程所带来的变化,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威宁营村村民深有感触。“经过有关部门对水源的不断检测,对水源地环境进行清理,解决了以往水源地的跑冒滴漏现象,现在全村近4000人的安全饮水有了保障,百姓们喝的放心。”威宁营村副书记唐殿仁这样说道。

 保护水环境,污水处理是重要一环。市环保局加快推进乡镇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并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本溪市、高新区、卧龙和本溪县4家污水处理厂部分基础设施的验收工作已经完成。

 温泉寺污水处理厂、下马塘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汤沟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全面开工,其他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正紧张进行。同时,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容工程已全部结束,使本溪市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80%提高到90%以上。截至目前,我市市区内23条排污沟的污水可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全市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可达到78万吨/日,本溪市的整体水环境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今年,市环保局制定了我市“碧水工程”新目标和新任务,相继实施了放心水源保障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使我市“碧水工程”向纵深发展。

 青山工程:不见青山誓不休

 在“青山工程”中,市林业局将林兴民富作为活动落脚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让青山工程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今年全市营造生态林1.8万亩,营造经济林6万亩,建设各类示范基地33处,义务植树810万株,治理2.23万亩、围封350公里。

 通过青山工程的实施,我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实现绿化面积8.8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74.5%增长到76%。特别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实现了废弃土地的合理利用,整理出工商业用地0.26万亩,落户企业11个,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在实施小开荒清退和退坡还林过程中,引导农民发展林果、林药、林菜、种苗产业,共栽植经济林5万多亩,预计年均可实现产值1.2亿元,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了沟峪经济和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全市横跨东西形成了一条生态景观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带,森林旅游总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80%

 在南芬区的石湖村平欧榛子产业基地,二组村民宋长竹对“青山工程”给自家带来的实惠津津乐道起来。“现在政策好啊,以前种玉米工作强度大收益低,现在退坡还林种上了榛子树,每年每亩地能多收入56百元,不受累不说,也不用担心天气的因素了,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本溪日报 2014-11-28 编辑:李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