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为溪湖老城区可持续发展插上引擎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26 15:26:49 浏览次数: 【字体:

 

 煤矸石、尾矿粉、钢渣、铁渣,这些过去人见人烦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如今在本溪湖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里却成了人见人抢的“香饽饽”。目前,这里建成的资源再利用项目,已具备今年“吃掉”工业固体废弃物1000万吨、“吐出”工业总产值10亿多元的综合能力。

 溪湖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区,一直以来以煤、铁、石灰石等资源开采的“动脉产业”为主,资源类对全区经济的贡献一度高达80%。在消耗能源资源的同时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单一的产业结构,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成为阻碍溪湖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桎梏。着眼于解决这一瓶颈性问题,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和升级,溪湖区近几年不再是简单的就治理抓治理,而是研究如何让大宗固体废弃资源变废为宝,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找到了一条引进高新项目利用废弃资源发展“静脉产业”的新路子,逐步确立了“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双轮驱动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20103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确定溪湖区为“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溪湖)实验区”,并帮助制定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划》。理清了依托本钢固废资源,当前以消耗增量带动消化存量的发展思路,去年2月,溪湖区被国家工信部授予第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溪湖区将区内钢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四个产业园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建设了本溪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其中包括废钢铁加工、综合利用、冶金渣利用、煤矸石利用、粉煤灰利用、矿冶设备加工修复、废油处理、物流园等八个分区,园区总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范围几乎涵盖溪湖区全域,目的就是走集群化道路,在全区主攻固废利用和变废为宝。

 由于具有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再加上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这些固废物转眼间就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财富。投资5000万元的煤矿地下膏体充填开采项目,以煤矸石、炉灰渣、粉煤灰等固废物做原材料,采用专业充填技术充填煤矿地下巷道,开采地下原有的呆滞煤资源,年可产煤130万吨,预计年产值1.5亿元。投资上亿元的东风湖钢铁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渣铁尘泥项目,虽说只投产了一条生产线,但今年就可以实现从钢铁废渣、废弃尘泥中淘出优质生铁8000余吨、创产值2000余万元。投资3000万元的本溪钢铁协力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本钢冷轧板的“边角余料”做冷拔丝项目,年产值可实现3亿元。投资2亿元的辽宁矿渣微粉有限责任公司矿渣微细粉项目,从水渣中淘沥研磨矿渣微细粉,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园区目前引入的12个资源再利用项目,有的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正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项目,这些企业为全区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本溪日报2012-10-26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