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没有标准,只有永无止境的追求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05 19:05:22 浏览次数: 【字体:

——药都精神系列报道之五

 

 如今,中国药都称得上名副其实。到2010年底,药都的投资强度达到每公顷3560万元,项目容积率为平均单位建筑面积大于占地总面积的08%,这两个反映产业园区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均超过各国家级开发区和医药制造行业的平均水平。入驻药都的项目累计达到193个,投资总额为393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23亿元,这个规模已是国内之最。

 沉甸甸的数字,来自药都建设之初明确的远大志向:一定要建设一个在国内“入驻企业、机构最多,产值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功能最全,产业与新城形成最完备互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药都建设者始终瞄着国内一流的目标,不断挑战新高度,以扎实的脚步向着顶峰不懈攀登。

 现在,药都得以汇聚修正药业、南京药业集团、辽宁成大等十余家国内医药百强企业,这是因为药都始终以引进一流企业,提高项目质量为不遗余力的工作重点。20087月,市领导在一个周末冒着大雨赶赴通化,交谈到深夜。之后,又九赴通化,十几次接待来访,才促成修正药业集团项目落户药都。南京药业集团来药都投资的背后,则是双方40多个回合的交流沟通。这些药业领军企业来到药都,增加着药都在全国药园中的分量,也成为风向标,无声地召唤来更多的投资者。今年初,药都管委会又立下“军令状”:继续加大对跨国制药集团和国内百强药企的招商攻坚力度,要新引进没资5亿元以上的生产类大项目10个。

 全国没有一个药园里有大学,中国药都起步就引入了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这两所国内顶级医药学府,以及英国女王大学预科学院、新增生物医药分院的辽宁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高标准打造药业科技之都。目前,中国药都已引进国家科技领军人才25个,院士4人;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44个;博士84个,硕士309个,海外研发团队7个。拥有国家一类新药品种45个、二类新药品种6个、三类新药品种18个,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已是国内其他药业基地难以企及。然而,药都没有停下脚步,年初确定了新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科研投入比重达到销售收入25%,跃居国内最高水平。同时,引进5000名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和30个海外研发团队。

 药都的研发中心建设也是出手不凡,第一个项目就是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争取了过来。这个平台由沈阳药科大学牵头,围绕五大疾病,26个创新药物,38项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具有很强的医药新产品辐射力。以此为基础,药都研发中心不断壮大,现已建成由政府主导的大型仪器公共技术服务、医药临床研究等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有25家科研机构在平台上开始运营。同时;药都科技企业孵化器也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对于药都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中国药都建设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去年,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西门子公司提出,他们决策投资时,首先要与北京、上海、天津比较一下生产、生活条件。还有一些国内外的大企业、大机构以这样的心态观望着。所以药都不能懈怠。

 为了吸引更多高端企业,握紧中国药都的旗帜,药都重新定位“十二五”发展战略:不但要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而且要将这里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东北亚度假健康城市和本溪市未来现代政务中心。

 目前,多家国内外高水平规划院所为沈溪新城做的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城市格局确定为“一心、两带、三园、三城”。“一心”,是在十二五期间,将本溪行政中心北移至沈溪新城,形成本溪新的政务中心。“两带”,是在沈本干线交通带两侧形成沈本产业经济带,打造十里水街景观带。“三园”,是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健康服务产业”三大专业化产业园。“三城”,是在三大专业化产业园中打造“大学城、商贸城和健康城”。按着这个规划,沈溪新城已签约引进总投资600多亿元的香港俊安、上海三盛、浙江新湖、深圳朗钜等10余个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建设3个低密度五星级酒店、50万平方米健康养生中心、40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50万平方米的药都商务中心、50万平方米的药都金融中心、100万平方米的科学家花园、400万平方米的养生地产等20余个现代服务业项目。一座集企业总部、健康产业、休闲娱乐、生态居住、商业开发于一体,充分体现人文、生态、低碳、环保、现代化的人口百万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医药之城、健康之城,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

 打造一流药都,没有标准,只有永无止境的追求,而永无止境的追求必将带来中国药都的日益兴旺。

 

来源:本溪日报2011-1-30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