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山城充满生机活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6 16:30:17 浏览次数: 【字体:

 体育运动水平和普及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的标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均得到质的飞跃,体育设施建设硬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体育已经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

 辽宁是体育大省,4年一届的省运会,同样也是各城市展示实力的窗口和平台。但在2006年省第十届全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名列第十名,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为振兴山城体育事业,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认真总结经验,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卧薪尝胆,科学训练。自行车队教练李春玲克服困难,带领全队在云南进行了4个多月高原强化训练;皮划赛艇队连续4年春节都是在外地训练基地度过。凭着这股执着的精神,各个运动队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在今年的省运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共夺得奖牌353枚,其中金牌169枚,比上届翻了两番,团体总分跃居第四名,创造了本溪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佳战绩!

 与此同时,我市竞技体育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运动员共摘得24枚全国以上大赛奖牌,其中金牌达15枚之多。同时还向省以上专业运动队输送了45名优秀运动员,向上级体育院校输送69名体育后备人才。刘子歌、李妮娜、徐囡囡等本溪籍运动员已经成为世界体坛的佼佼者。竞走、田径、自行车、皮划艇等体育项目成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群众体育:我健身,我快乐

 居住在地工路丰华新城的董大爷已经77岁,可每天早晚老爷子都要在小区里的健身路径“玩”上一二个小时,他指着健身器材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下半辈子离不开这个东西了。如今在山城各个社区抑或是农村村组,像董大爷这样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已超过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7%。 

 如果说竞技体育是宝塔的塔尖,那么群众体育运动则是支撑宝塔的基座。“十一五”期间,我市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为载体,建立了政府组织、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运作机制,广泛、经常地组织全市城乡开展多种形式的大中型群众体育活动,形成了大节日有大型活动、小节日有小型活动、日常活动经常化的群众体育模式。截至目前,共成立体育俱乐部10个,单项体育协会3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147个,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基本覆盖了社区和行政村。一年一度的全民登山比赛、太子河龙舟大赛、全民健身冬泳大赛、“丰收杯”农民篮球赛等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全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缩影。政府近年来投资建设的平顶山登山步道、市政府广场、治沉广场、枫叶广场也成为山城全民健身运动的标志性场所。

 体育场馆:展示本溪新形象

 为适应山城人民对体育健身运动的需求,有关部门通过争取财政投入、体彩公益金支持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投资156亿元、于今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市体育馆成为我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造型别致、设施一流,总建筑面积达33000平方米的“鹰巢”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经先后举办了中澳男女国际篮球赛、全国乒乓球俱乐部女子超级联赛、全国男子排球联赛等多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完善的功能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运动员的交口称赞。王楠、郭跃等世界名将把本溪体育馆誉为自己的“福地”;辽宁男排20092010“安踏”全国联赛主场选定在本溪体育馆。2013年全运会男子青年足球赛也将在我市进行。这不仅丰富了山城百姓的文化体育生活,同时通过举办高规格体育赛事,也使本溪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提高。

 一枚枚奖牌、一座座奖杯,让国内外的目光聚焦本溪;遍布山城各个村组、社区的健身路径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让我们倍感生活的幸福和谐;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来源:本溪日报2010-12-16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