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本大融合 两城零距离
紧紧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契机,特别是沈阳开发大浑南不断“南下”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本溪“北上”,全力推进沈本一体化。这是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展望“十二五”,确定实现本溪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沈本一体化”从根本上讲,是指沈本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是实现两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一体化。 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山城本溪以沈本一体化为着力点,开始了一业独大的老工业基地向多元支撑现代城市的初步转型,为“十二五”新一轮的“辽沈经济会战”,争取到有分量的“角色”。 未来5年,沈本一体化仍是山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主角”,我市要以沈本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为核心,戮力推进沈本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等一体化进程,全面实现两市之间产业结构相融、城市相连、基础设施相通的新格局。 产业一体化:承接沈阳产业建设多元本溪 “十二五”期间,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思路,我市要主动承接沈阳产业辐射和转移,在沈本产业带上重点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辽宁(本溪)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辽宁山水旅游休闲基地和南芬循环经济区,将本溪建成沈阳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主导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核心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多元支撑的现代化城市。 市委、市政府已初步绘就“十二五”沈本产业—体化发展蓝图:中国药都要建成500户企业集聚,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要以桥北和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为载体,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钢铁深加工企业300家以上,实现产能超千亿元。旅游产业基地则以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枫叶温泉特色的旅游体系,建设100个旅游度假山庄,形成营业收入超370亿元的旅游度假产业集群,建成中国温泉旅游第一省的核心区和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城市一体化:北上前移沈本零距离 为最大限度承接沈阳南下的历史机遇,“十二五”本溪将积极向北发展,缩短沈本两市主城区距离,在沈本城际连接带上建成沈溪新城、太子河新城、火连寨新市镇、桥北新市镇等,实现本溪和沈阳空间零距离。 从这些新城规划目标看,可以称得上是特色凸显,各领风骚。沈溪新城主打“医药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健康之城”特色牌,构建“一心、两带、三城、三园”的城市格局,目标是形成100万人口、1000亿元产值规模。太子河新城则打出“东北亚旅游度假中心、沈阳经济区后花园”特色牌,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包括“一区、两园”,重点建设新城核心区、明山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园、北方汽车园,目标是形战30万人口、400亿元产值规模。火连寨薪市镇则主打沈溪“宜居之镇、休闲之镇、铸造之镇、建材之镇”牌,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目标是形成10万人口、1000亿元产值规模。 便捷交通让沈本“半小时经济圈”不是梦 据了解,预计到2013年底可建成的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的沈丹客运铁路专线通车后,从沈阳浑南新城站到本溪火车站只需24分钟。届时,沈本两城“半小时经济圈”不再是梦。 “十二五”期间,沈阳和本溪将统筹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沈本城际轻轨,建成更加快速便捷畅通的沈本交通走廊。而正在规划建设的沈本城际轨道交通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沈阳和本溪的重要交通干道;全线贯通沈本产业大道,将实现沈本客运公交化运营;建设沈本交通走廊生态景观带,与沈阳共享本溪生态资源,让本溪青山入沈城。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市还要促进沈本市场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加快推进沈本同城化。 沈阳在“南下”,本溪要“北上”,在崭新的“十二五”,山城必将在深入融合沈阳经济区的进程中,掀起推进沈本一体化、建设新本溪的新浪潮,从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来源:本溪日报2010-12-14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