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商网 下活流通“一盘棋”
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卓,前不久回到家乡,感受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本溪商场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徜徉在永丰商业步行街,仿佛置身大都市的繁华商业区。” 十一五期间,我市商业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期”,2006年至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33亿元、156亿元、189亿元、240亿元,比同期分别增长10.7%、15.2%、16.3%、13.6%;今年截至9月末;实现增加值1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商贸流通服务业这块本溪经济曾经的“短板”已发力补齐,成为活跃经济的新引擎。 城乡并进形成商贸新格局 5年来,山城百姓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商业的巨变。大型商业网点建设亮点频现,重点项目大上快上,商贸流通服务业格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更新升级。 两个大型商贸服务区逐步崛起,渐成规模。永丰中央商贸区以华联商厦为中心,以永丰步行街为纽带,以新玛特广场为亮点,以万达鞋城、金圆大厦、东方新天地等布局,以品牌门市点缀,呈现兴旺繁荣态势;新兴的富佳商贸区功能日趋完善,行类齐全,特别是国内大型连锁集团——华润万家超市和明兴大干家居广场先后落户,使该商贸区功能更完备,形成规模。 五年间,我市商业最大手笔当推大商集团投资兴建的新玛特购物广场,该商场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既刷新本溪商场最大纪录,又一举改写我市大型百货商场商业大厦和华联商厦“双姝”竞艳的局面,形成三足鼎立。我们还看到,华联商厦“长高”、“变大”了,从5年前的11层变成了现在的20层,成为永丰商贸区标志性建筑之一;今年9月,华联作为第一家入驻药都的大型百货商场,成为中国药都发展的新亮点。与此同时,铜锣湾银座购物广场、世佳商业城、天华新天地广场、本溪义乌小商品城等项目相继建成开业,一批大型连锁超市相继入驻,华润万家、大商集团大商超市溪湖店和转山店建成营运,使得商业这道城市“风景”更加靓丽喜人。 而“十一五”期间农村流通市场的建设,一点也不输于城市。“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逛超市,商品质量、价格跟城里一样。”明山区大峪沟村村民姜德和现在经常在家门口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连锁超市购物。这项工程从2006年初启动到目前,共发放补助资金519.7万元,在我市郊县建立起391个连锁农家店,流通网络覆盖每一个村镇,让农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商业服务。 惠农补贴拉动农村消费增长 十一五期间,本溪商业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促消费”,目的是通过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 借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百姓花钱的同时,还享受“实惠”。我市于2008年12月启动家电下乡工作,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6499台(部),累计销售金额15169万元,补贴金额累计1830万元。在今年9月全省家电下乡工作通报中,我市每百户农民家电下乡产品购买量为50.7台,居全省第一位。在华联电器卖场,记者看到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蜂蜜砬子村村民徐景玉买了台新彩电,他告诉记者:“咱农民买电器国家给补贴,我才舍得买台新彩电看。”同时,今年新启动的家电“以旧换新”又成拉动消费“新马车”,特别是10月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为893.86万元,占据了,当月家电全部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经济增长加上政策拉动,山城百姓消费能力一年比一年高。2006年至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99亿元、116亿元、142亿元、16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士3%、17.2%、22.2%、18.2%,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目标。今年截至9月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为扩大内需保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本溪日报2010-11-30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