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在残疾人的生活里播撒希望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30 16:17:19 浏览次数: 【字体:

 接触残疾人朋友多了,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他们都很坚强,再难,都想自己做点事。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几乎是所有残疾人的愿望。

 这个在健全人看来比较平常的想法,单凭他们自己努力,却很难实现,扶助,是他们生活中的渴盼与需求。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开展了多项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等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当“拐杖”,做“扶手”,帮着他们把生活的路走稳、走好。

 被扶着“走路”,残疾人的生活就有了笑声,有了希望。

培训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

 残疾人就业难,不仅有资金之难,也有技艺之难。找活干,总要有些本事才行。

 培训,学本领,是就业的前提。

 市残联的培训“门槛”放得很低:什么技能容易就业就培训什么;什么技术适合残疾人就学什么技术。于是就有了擦皮鞋班、小菜制作班、十字绣班、面点制作班、盲人按摩班、盲人电脑班、服装裁剪班等。

 扶助,就是从这基础开始,一点一点往前走。残联就业办主任刘勇说,很多残疾人通过学技能,都找到了工作。就拿擦皮鞋来说,看似小活儿,不学还就干不好,我们为参加学习的残疾人发擦鞋工具,就业过程中有了难处,我们尽力帮助协调。

 学好了技能,为就业创造了条件。这几年,每年都有大型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劳动部门把一些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拿出来,供残疾人选择。市残联也举办小型招聘会,让残疾人面对面与用工企业见面、洽谈,有了技能,残疾人选择职业的面宽了。

 这样的培训年年都有,有的残疾人已经学了几项技能,成为“全才”。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残联共举办培训班260个,培训各类残疾人10556人。

帮扶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寻找岗位

 虽然行走不是很方便,但赫萍萍很要强。她初中毕业后,就想找份工作,做个自食其力的人,但身体有残疾,没有人敢聘用她。19岁那年,在残联的帮助下,她成了残疾人创业明星郭莉的徒弟,学习美发。

 心灵手巧加上勤奋,赫萍萍很快学到了手艺,两年后出徒,给师傅打工,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店铺。开店时,她遇到不少的难处,为了帮助她把店开下去,市残联给她送来了热水器、蒸汽机等价值万元的设备,扶持她把小店开下去。现在,赫萍萍的事业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租了新店面,还雇了3名员工。在今年夏天举行了全省残疾人技能大赛上,赫萍萍获盘发项目冠军,成为业界“名人”。说起这些,她很感动。她说,在我最难的时候,是残联帮助了我,走出这一步,我觉得生活有希望、有奔头。

 5年来,为了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市残联想出了很多办法,2007年开展了较大规模扶持城镇贫困残疾人就业、2008年启动了农村“千人从业工程”、2009年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等一系列扶持活动,目前,在两县、南芬区建立了7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170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中受益。

 “十一五”期间,我市安置残疾人就业4818人。省、市残联先后扶持城镇残疾人个体创业398户,扶持盲人按摩点70余处。

康复服务点燃残疾人的生活希望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是个给了残疾儿童快乐和希望的地方。

 在脑瘫儿和聋儿的康复训练室,406周岁以下的孩子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训练,都有了不小的收获:他们在这里练习走出人生的第一步路、学习说人生第一句话。

 出生26个月的小旭是个脑瘫儿,来到康复中,心的时候,连爬都不会,大人扶着都站不住。家人带着她来到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在PT治疗师的帮助下,小旭已经可以自己爬行10远。治疗师说,她现在借助助力车可以自己走路,如果坚持训练,以后独立行走应该没有问题。

 免费的康复服务,给了孩子有希望的未来。

 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很宽,精神康复、智力康复、肢体康复等等,“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康复经费8374万元,得到康复救助与康复服务的残疾人289万人次。

 患有精神残疾的周慧兰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已经接受免费服药4年,并两次免费住院治疗。她的家人说,如果没有免费服药的优惠政策,她的状况不知会多么严重。

 扶助、关怀,是残疾人生活的依托,它传递的是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来源:本溪日报2010-11-29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