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荡漾现代都市水韵
像一张亮丽的“名片”,太子河以她特有的清丽秀美,向每一位走近她的人,讲述今天的万千变化,介绍变化中前行的山城。 本溪,因穿城而过的太子河而美名远播。 这份美丽,缘于大力度的综合治理和美丽起来的太子河带动起的沿岸繁荣,使本溪这座沿河而生的“工业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让行走在城区的“母亲河” 守护平安 居住在姚家地区的梁虹大姐,从小就在太子河边玩,太子河的往昔在她记忆中一如昨日。她说,当时河水真是脏,污黑浑浊,气味刺鼻。每遇大雨,河水溢上岸边,很危险的。当时就想,太子河什么时候能变个样儿呢? 这个问号在山城人心头萦绕了许多年。 蜿蜒的太子河,是与山城相依相偎的“母亲河”,穿越了岁月的沧桑后,再现她的美丽就成了山城人的共同理想和愿望。 太子河综合治理开始于2003年,城市规划区段26.8公里,从老官砬子至老和尚洞。进入“十一五”期间,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在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了城市景观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五年来,太子河综合整治投入的资金近1.5亿元。特别是护岸的堤坝,不仅为太子河着上了“新装”,也大大地增强了防洪能力。以溪湖铁路桥为界,上游段防洪能力为百年一遇,下游段防洪能力为二百年一遇。 长堤护岸,城区就有了与洪水抗争的底气。 今年汛期,强降雨袭击山城,太子河最大流量达到每秒2000立方米。这期间,洪水顺利通过城区,堤防安然无恙,经受住了考验。 有了“母亲河”的守护,山城平安。 有水的城市会比别人更“富有” 太子河的美,显现的是一种人水和谐的华贵与典雅。 “十一五”期间,太子河城区段修建了团山子、彩屯、溪湖、姚家、小堡、威宁等6座景观拦河坝,全部实现蓄水后,回水总长近20公里,蓄水水面527万平方米,蓄水量1235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城区居住人口人均拥有水面近6平方米。 建成后的6道拦河坝,形成了太子河的新景观:从上往下看座座是水库,从下往上看座座是瀑布。 与水相伴,山城人懂得了满足。 每年的春夏季节,都会从电视上看到一些“贫水”地区因干旱出现的龟裂土地和枯黄庄稼,干涸,是一种扎根在大地深处的痛。 想想“母亲河”给我们每人的“6平方米水面”,该是一种多么“奢华”的享受和拥有。 一座有水的城市,就会有生机、有活力、有蓬勃向上的朝气。 梁虹大姐看着蜿蜒行走的太子河和河岸的美景,满脸喜悦。她说,我从小的梦,圆了。 “亲水”的山城描绘着美好未来 人与水有缘。这缘分恒久、悠远。 前几天,一位在太子河边居住了30年的“老本溪”高立新,一大早就来到小堡公园晨练。说起太子河这几年的变化,老人的话多了起来。他说,以前的太子河不好看,很乱、很脏,这几年的综合治理,太子河大变样,有的时候走在河边,仿佛在梦中,心想:这么美丽的地方是本溪吗?现在只要家里来远客,我都要带着来看看太子河的风光。 现在的太子河真的有看头:太子河城区段有小堡公园、枫叶广场、溪湖公园、爱之滩公园、彩屯公园、太子丹公园等滨河景观工程,每一处都经过细致的设计和雕琢。就说占地248亩的小堡公园,有广场、凉亭、甬道、亮化灯、雕塑、树木等,特别是安置在公园里130吨重的太子河巨石。成为很耀眼的装饰,那个高19.48米的船帆雕塑,寓意本溪1948年解放和城市的扬帆远航。 2007年,为了整治后的太子河城区段实现规范管理,市水务局成立了太子河景区管理处,每天有几十名工人在为太子河沿岸“梳妆”。 太子河的美,自豪着山城的每一个人。 一位摄影爱好者给朋友打电话:太子河溪湖桥附近发现了野鸭子,很好看的。朋友说,一个月前就看到了,可不仅这一处,上游也有,还有野鹤。 曾经远离太子河的野生动物回归了,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回归。 太子河承载着古老的传说和现代的优雅,穿越城区蜿蜒流过,就在她的沿岸,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会成为山城的一个新起点、新景观。 有水的城市,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太子河,我们都会珍惜你。
来源:本溪日报2010-11-23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