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钢阔步迈向世界级精品板材基地
2010年6月8日,本溪全力打造“钢都”战略迈出最为实质性一步。这一天,省委、省政府宣布本钢与北钢实行合并重组,组成了年产能将达200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新本钢集团。这一天,成为“两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这一天开始,“两钢”将奔向更加笔直宽广的发展之路;这一天,也必将在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史上书写浓重的一笔。 “两钢”的合并重组,将更好地发挥在产品品种、市场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对打造本溪乃至辽宁钢铁产业集群、加快调整钢铁产业结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两钢”的合并,也使本钢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设精品钢材基地走出最为坚实的一步。 强强联合打造现代化钢铁巨轮 本钢和北钢相距仅7公里,又同是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企业。从2008年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兼并重组、建立区域钢铁集团的道路。而我省虽然具有装备制造业优势和原材料优势,钢铁工业不断调整与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但也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产品档次和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为破解这些难题,着眼于“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基地”这一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产品结构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互补性的本钢和北钢进行重组合并,加速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两者优势互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提高我省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这一重大决策对做大做强本溪钢铁支柱产业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我市打造“钢都”战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围绕钢铁这一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通过做强“两钢”,出精板、出精材,并顺着“两钢”产品走势,进一步开展深加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两钢”重组合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意味着我市全力建设“钢都”战略迈出了最为实质性一步。 为加快两钢重组步伐,我省专门成立了本钢北钢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及推进组,而作为“两钢”的所在地,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全力展开推进两钢重组合并工作。全市各部门也积极配合,对“两钢”重组合并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今年6月8日,本钢北钢合并重组大会隆重举行,由强强联合打造的钢铁巨轮扬帆起航,携手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迈进。 资源整合形成发展新优势 从6月8日到8月末,在“两钢”重组合并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里,却使北钢1780热轧生产线同过去难以企及的本钢板材轧制技术快速实现了嫁接。在本钢技术专家的支持下,北钢1780热轧机组的热卷板的板型、内外质量和新产品轧制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以前求之不得的技术,现在本钢主动来指导。合并重组,让我们少走了多少年的弯路啊!” 这仅是“两钢”重组效应的一个缩影。重组合并后,本钢本着既快又稳、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进两家企业的融合。鉴于买进卖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购销统一成了重组后的首要工作,快速实现了“平台、管理、流程”的三统一,两家企业合署办公,客户不分你我。到9月中旬,仅大宗原材料就降低了采购成本5000余万元,全年可实现降低成本2亿元以上;重组合并后,技术融合对接脚步加快,企业成立了技术对接小组,针对薄弱环节逐一攻关。北钢厂区派出101名工程技术人员到本钢现场对口学习,本钢派出技术攻关组对北钢厂区主体设备进行技术诊断,解决了北钢卡脖子的技术难题;重组合并后,由于品种、规格、质量都在向本钢产品靠近,加上本钢市场网络更大,原来价格一直比本钢低的北钢板材产品很多达到与本钢同质同价,销量逐步增加。同时,北营的棒线材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规格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也进入本钢产品序列,弥补了本钢的产品空白…… 自“两钢”合并重组以来,作为北钢集团主体产业的北营公司生产经营指标节节攀升。据统计,10月份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已经超过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在一座高炉检修的情况下,生产生铁55.99万吨、钢坯52.42万吨、钢材50.29万吨,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现在,本钢和北钢正在进行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的一体化对接与融合,本钢在管理、技术、市场、信誉、融资等方面,日益深入地支持着北钢、强壮着北钢,已经形成优势互补,展现出“1+1>2”的重组效力。 携手并进建设世界级精品板材基地 作为省政府支持“两钢”合并的重要举措,在重组合并大会上,省发改委宣布,北钢新建两座2850立方米高炉,拆除现有450立方米以下全部高炉的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这一项目总投资24亿元,建设工期两年,是“两钢”合并重组后淘汰落后产能的首个项目。 原本在技术改造上互不关联的“两钢”,现在变成一个企业,按照新的规划他们重新梳理了技改方案:在按规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钢材年产量稳定在现有的2000万吨水平上。 树立一盘棋思想,统一制定发展规划,彻底剔除40余项单纯扩产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点石成金,把技改资金多用在工艺上水平、产品上质量上,跨入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之列。 按照这一技术改造思路,本钢规划出一幅壮美的发展画卷:在“十二五”期间,本钢厂区将形成以高档汽车板、高档家电板为代表的冷轧、涂镀产品;以高级管线钢、高强汽车用钢、高强工程用结构钢为代表的热轧产品;以高质量轴承钢为代表的特殊钢品种;以铁素体不锈钢为代表的不锈钢产品;以中高磁感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为代表的硅钢产品。冷热比达到58%,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达到85%,板材比92.2%,产品全面覆盖市场;在北台厂区,线材以硬线、软线为主,主要生产帘线钢、焊条及C02气体保护焊丝用热轧盘圆、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用热轧盘圆、低合金热轧盘圆、细拉丝用热轧盘圆、冷镦钢热轧盘圆、硬线热轧盘圆、高强度盘螺、建筑用热轧盘圆等。棒材以高强度螺纹钢为主,主要生产高强度螺纹钢筋、抗震钢筋,超细晶钢筋。热轧板材以高强度结构钢、耐候钢、管线钢为主。 到“十二五”末,重组后的“两钢”将实现销售收入1353亿元,其中:钢铁板块1080亿元,非钢产业273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利税190亿元,成为3000万吨级、品种全、质量高、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进军世界500强。
来源:本溪日报2010-11-12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