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提高:社会事业大发展
本溪,是一座名城。她的“名”不仅是因为“钢都、药都、枫叶之都”而闻名,还因为有教育、文化、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独具特色和与众不同。 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让山城在大发展的“土地”上,有了更多引以为荣的收获。 高考结束后,市高中、一中等学校门前的展示板上,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学生让山城人自豪着、激动着,也提高着本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遇有外地人说起这件事,都要加上一句评说:本溪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呀。 大发展的教育事业,为山城的未来,提供了基础和动力: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高普九”达标。高考总录取率88.9%。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2%。本溪机电工程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南芬中学校舍主体竣工。化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化工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四连冠。 与教育事业同样“壮大”的,还有山城的卫生事业。 在这方面,居民有切身的感受:小病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需要,社区卫生所的医生、护士还可以上门服务。 便捷的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了“到家”的帮助。 今年以来,我市建成市传染病院二期和140个社区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全市新增医疗用房10余万平方米。应对和防控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效显著。 在社会事业发展中,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很多“亮点”。一批名人和活动把山城的文化天空“点亮”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唱响山城的群众文艺活动等,都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市文化局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女人是座山》等三部文艺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设立并实施了首届哲学科学政府奖。本溪市博物馆正式开放。本溪满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桓仁满族自治县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追随着奥运的脚步,山城也有了自己的“鸟巢”:本溪体育馆。在这里,市民有了可以与体育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一年间,体育馆成功承办了8场高水平国际国内大型赛事。 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了市第九届运动会。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本溪籍选手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夺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全国男排联赛辽宁主场落户本溪。 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值得记录的大事:我市完成了本溪满族自治县城和南芬主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任务。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5‰以内。食品药品监督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扎实有效。民族工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五连冠”。争创第七轮“双拥模范城”通过省中期考核。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4个。溪湖区等四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统计、粮食、物价、外事、侨务、人防、气象、防震、档案、地方志、残联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社会事业发展的“足迹”,印证了山城人民奋进、开拓的精神。在振兴本溪的伟大事业中,这种精神将成为不竭的动力,推动山城发展、腾飞。
来源:本溪日报2009-12-30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