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载体:城市环境面貌新
大力度的城市环境建设,犹如一支彩色的画笔,把山城的街巷勾画得生机盎然、气象万千。 这一年,山城的环境建设日新月异,市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既有山水的豪放,也有园林的优雅。工业城市与青山绿水的有机融合,让“城市家园”逐步走向了宜居。 我市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设计了这样的“方向”:建设钢都、药都、枫叶之都,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确定了城市的“基调”,又有良好的环境做基础,加上踏踏实实的努力,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全新的变化和变化中的山城。 这一年,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国家初评。这个“成绩单”是经过20年的生态改造和2年多的森林城市建设获得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4%,位居全省之首,人均生态游憩地面积286.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5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平方米。我市已被列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这一年,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全市上下干的“活儿”和取得的成绩同样多:溪湖区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区,南芬区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市投入资金3.5亿元,植树17.9万亩、乔木3381万株、花灌木92万丛。实施了大规模的冬季绿化工程,造林4.9万亩、植树1065万株。投入13.2亿元实施重点减排项目36项,4个污水处理厂及千金岭生活垃圾处理厂全部投入使用。年度减排二氧化硫1.32万吨、化学需氧量0.98万吨,分别削减11.9%和26.1%。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和取新水同比均下降4.4%。太子河流域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明显好转,水源稳定达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良)以上天数335天,城市环境综合考评升为全省第5位。 这一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了大的力度:高标准编制了本溪新城的控制性详规和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并配合药都建设,在新城区推进了道路交通、水电气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在主城区投资4.5亿元改造了总长47公里的彩屯路、溪湖路、竖井路等20条城区道路。新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城区经过改造维修展新颜。 与绿树、整洁相伴的城市,可以带给人舒适和宁静。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是我市每年都在做的工作,并且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和资金。这一年,城区绿化栽植树木7万株,新建改造绿地30万平方米,治理城周山小开荒16公顷。新增楼体亮化36栋,全市亮化单位及楼体达711处。深入整治了城区30条主次干路两侧市容环境,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强化环卫监督管理,城区主次干路保持了常年干干净净,铁路、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天蓝、水绿、山青、枫红。大力度的环境治理,提升着城市的品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发展中的山城,以崭新的姿容迎接着四海宾朋,无论是投资创业,还是度假旅游,选择这里,都会有广泛的空间和令人满意的环境。 山城越来越美了。
来源:本溪日报2009-12-24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