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孕育发展的平台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14 09:47: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之四

 

  房地产这个反映一个地区景气程度的晴雨表显示:如今的中国药都犹如一块引力强大的磁石——

    今年520日,商住项目榆林华苑一期在中国药都开盘,17套门市房当天被抢购一空,现在这些门市房的价格已由每平方米6000元涨到了8000元,相当于沈阳铁西新区的房价。700多户普通住宅售价升至市内二类地区水平,几乎被本溪人、落地企业和沈阳的居民抢购一空。

    那么,他们看中了什么?经过了解得知,他们最看好的是中国药都日渐升腾起来的发展前景和巨大价值。

    中国药都正在变成发展药业的绿洲,目前一个适宜医药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116个签约落地项目中,有生产类项目84个,科研服务类项目32个。这其中包括制药企业35家,保健品及食品企业2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家,实验动物、中间体、包装等相关配套企业8家,生物制品企业7家,专业大学、医药研发、中试、销售、物流项目一应俱全。

    而且,这条产业链正由“广覆盖”走向“全覆盖”。今年,我市针对医疗器械产业门槛低、市场好的优势,新规划出2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针对疗养休闲业的巨大市场,新规划出一片青山绿水向国内外最顶级的医疗机构推介。针对医药研发外包和生产外包功能是中国药都的缺项,已将其列入明年招商的重点。为打开融资渠道,市政府已经开始谋划将入驻项目和政府前期投入作为总资产,整体打包上市。所有这些围绕的都是一个目标,打造企业不用出门,所有需求都可做到应有尽有的药都。

    中国药都是真正的医疗药品聚集之地。目前的入驻项目,拥有药品671种。包括45种国家一类新药,48种二、三类新药。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单品种有20个;7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58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个项目列入国家“863”、“973”计划;23项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项目;6项具有国外专利,48项具有国内专利。

    这么一个产学研一体,包装、物流等要素比翼齐飞,发展环境和空间巨大的好地方,怎能不令人趋之若鹜。

    中国药都还有更为诱人之处。以医药产业为支撑,城市功能齐全,规划60万人口的本溪生态新城在这里初具规模,并在快速拓展。拓展的方向是挺进沈阳,目标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在沈阳与石桥子之间形成产业带和城市带,最终实现沈本一体化。目前,形象进度每天都在跃进。明年,中国药都至沈阳的公交线路即可开通。本溪主城区也同步向新城靠拢,沈本高速公路出口将前伸到仅与新城相距十公里的高台子。沈本两市产业连片、城区连片势成必然。此外,我市正在争取两市户藉关系统一、人口自由流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资源共享,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电信、金融、有线电视等实现互通。这样的更紧密通联,意味着城际互补的增强,受益的不只是中国药都,还涵盖本溪整座城市。

    一切都在表明,中国药都将演变为孕育本溪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平台。

    这里是效益之城。已经落地的项目质量高,效益好。130.1亿元的总投资,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32.1亿元;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平方米4212.6元,远高出国家标准的1088.6元;投入产出比2.44,是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2.7倍;企业平均产值3.55亿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1倍。不久的将来,中国药都是一个效益高地,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呼之欲出。本溪有史以来只吃钢铁饭的产业结构,将因此一举改变。

    这里是宜居之城。可想而知,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的图画,必将是最新、最美的图画。产业建在“花园”里,人居处于无烟环保产业中的城市,全国只在本溪找得到。产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产业化,药业发展与城市进步形成互动,是市委、市政府在中国药都审慎作出的战略选择。这一选择产生促进产业发展和适合人群居住两个效应,按照现在的产业规模计算,应该新增就业人口4.6万。预计明年末,这里的常住人口就将达到10万人。随着以后更多药业项目进驻,将有大量的医药工程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在这里就业,生活。旺盛的人气将在这里生成,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正是人气旺盛。

    这里是科技之城。全国没有一个药园里有大学,中国药都有三所。沈阳药科大学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药学院、药业研究院、英国女王大学预科学院;新增生物医药分院的辽宁科技学院,或新建或整体搬迁到了中国药都。特别是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这两所国内顶级医药学府的加盟,使中国药都在学术科研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药业科技项目研制、成果转入产业化,不愁没有专家,而且专家就在家门口。

    现在,完成整体搬迁的辽宁科技学院的师生成为生态新城的第一批市民,两三年后,伴随着另两所大学校区的落成,还将有同等规模的大学师生“进城”。他们毕业后,都是药业的专业人才,有一个医药产业群体的中国药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他们也将使所有入驻企业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向高层次渐变。这种人力资源的补充更新还是源源不断的,后劲十足。

    这里是开放之城。伴随着沈本一体的进程,本溪人和沈阳人将前所未有地如同一家人,走动频繁,交流方便,获益之处太多。通过沈阳中心城市,又可以拉近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距离,海风吹进山城不是幻想。处在沈本结点上的中国药都,将本溪市重新定位为近中心城市、近海城市,这应该是本溪新一轮扩大开放的进军号角。

    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中国药都的崛起给予一致称赞,并寄予厚望。1030日,原省委书记张文岳在省委简报上得知中国药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即批示:“坚持自主研发,突出实践特色,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把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做大”。1210日,省长陈政高来溪调研时称赞中国药都“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不仅给本溪带来了希望,也是全省学习的典型”。他说,“辽宁第一”现在丢光了,本溪药业要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把全国冠军这块金牌拿回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一个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获得国家重点扶植,现代药业市场出现进一步升温的利好。“国家重点扶植”这场春雨,对于起步之初的中国药都弥足珍贵,幼苗茁壮,森林不远。

 

 

来源:本溪日报2009-12-14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