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政务信息

森林城市建设托起生态绿色本溪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19 10:44:48 浏览次数: 【字体:

 总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经过20年的生态改造和2年多的森林城市建设,使我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本溪、绿色山城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4%,位居全省之首,人均生态游憩地面积286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5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平方米。我市已被列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素有“辽宁水塔”和辽东“绿色屏障”之称的本溪,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从1988年以来,在城市生态建设上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从1988年起,在城市近郊区建成了宽10公里、长20公里的环城林带,基本形成了森林环抱城市的格局,此项工程被国家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项目。第二步是从1998年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林业强市”的发展战略,10年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林业经济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初步实现了兴林富民的目标。第三步是在2007年末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总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着力建设了9项重点生态工程,观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实施了森林城区建设工程。在144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做到点、线、面结合,新增绿地260万平方米,对全市466个住宅区和83所城市校园全部进行了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实施了城周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建设环绕本溪城区的“一山三湖一沟”等10大景区、58个景点和140余项设施,总面积达2009平方公里的环城国家森林公园,平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实施了河岸风光带建设工程。以太子河、细河、北沙河三条穿过主城及副城的河流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线,投资3亿元开展了防洪堤、河畔公园、拦河坝、游园景点四个方面的建设,打造了集绿化美化与市民休憩游乐于一体的河岸风光带;实施了枫叶景观带建设工程。打造了“两纵一横”总长220公里的枫叶景观路及城中枫叶广场、枫叶游园等。树立了森林景观优美、季相色彩丰富的本溪“枫叶之都”新形象;实施了工矿废弃地复绿及生态景观重建工程。对全市209处“三小”矿点及筑路开山创面进行复绿和生态景观重建;实施了红松果材兼用林、林下药材、速生丰产林分别超过100万亩、林业社会总产值2009年超过100亿元的林业产业“四个一百”工程,使林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76亿元,农民人均涉林收入3698元,占其纯收入的60%以上。

   我市创森工作体现出投入力度大,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特点。近两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00多万人次,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8%。同时,创森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全体干部专程到本溪植树。团省委、省林业厅组织发起了“共促本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副省长陈海波带领团省委、省林业厅领导、各市团市委书记及各界青年共计1000多人,到我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经过3年的积极努力,我市初步形成了“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绿化格局。

 

来源:本溪日报2009-10-14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