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维护社会稳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5月22日,全省加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总结推广本溪经验,推动全省基层劳动关系矛盾调解机制建设。会议由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王俊莲主持,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李峰出席并讲话,李波、冮瑞、李景阳、王桂馥等我市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由省政法委、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召开。省内各市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80多人参加会议。 市委书记李波代表我市致词。他指出,本溪市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不仅承担着抓经济保增长的繁重任务,还肩负着保民生促稳定的沉重压力。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涉及职工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企业内部矛盾逐渐增多,劳动争议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样一个严峻形势下,我市在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各项工作尚有待完善和提高,希望借鉴兄弟市的经验和贯彻会议精神,把本溪工作做得更好。 市委副书记李景阳代表市委、市政府作经验介绍,系统总结和汇报了我市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努力构建新型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工作思路和办法。 所谓“三道防线”,一是通过工会系统的两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构建“第一道防线”,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和基层。二是通过市、县两级仲裁院和工会参与的市、县(区)争议仲裁庭建设加强仲裁前的调解,建立起调解工作的“第二道防线”。三是通过职工维权合议庭的创建,充分发挥庭前调解作用,建立起调解工作的“第三道防线”。按照“三道防线”的调解模式,工会兼职仲裁员调解形成的仲裁调解书,经市仲裁委员会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受法院委托的劳动争议案件,经工会调解达成协议,法院立即予以确认并出具调解书,从而完成司法解决纠纷机制和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的对接,使“三道防线”的调解工作具有了法律效力和权威地位,大大加快了一般性劳动争议案的结案速度,降低了维权成本,方便了职工诉求表达。同时,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有重大影响或复杂的、涉及政策性较强的劳动争议案,我市还建立了劳动争议重大案件会商制度,议题由七部门联席会议中任何一方提出,其他各方共同参与及时研究,形成一致意见后联动落实。 我市工会、劳动、法院、司法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在会议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辽宁北方曲轴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和特约调解员代表谢宝兴等畅谈了各自的工作体会。 省政法委书记李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市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创新成果,并对进一步学习和推广本溪经验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准确把握本溪经验的精髓,全面加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坚持调解是本溪经验的核心内容,人民调解是本溪经验的一大特色。全省各市要学习本溪,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建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推进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加强劳动者绿色维权通道建设。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来源:本溪日报2009-5-25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