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部门及早部署全年任务,七项举措惠“三农”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将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综合实力增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农委今年在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努力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提出做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惠及“三农”: ——抓好本桓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积极推进该示范带50个龙头企业和50个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基地,以基地带产业,使其成为本溪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和展示本溪农业的精品带。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制定相关政策,重点帮扶超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进61个在建、在谈及衔接项目进展,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健全龙头企业帮扶和农业产业化考核机制,实行农口领导干部与重点培育的20家企业“一对一”包扶制度。到年底,规模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实现36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0家。 ——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及设施农业,新发展中药材2万亩,山野菜3.5万亩,食用菌2000万盘,完成2009年设施农业建设任务。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提早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工作,做好病虫害测报和综合防治,加强有害生物阻截带和预警站建设。建好土壤资源数据库,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和农业环保。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平能源综合建设示范小区。建设太阳能房3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2000平方米,北方生态模式3000个,高效节能预制架空炕5000铺,秸秆气化工程7处,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抓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试点并扩大实施范围,做好污染监测工作。 ——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促进保护性耕作、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本桓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全程农业机械化等省市项目区的发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指导购置和使用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具,实现农机总动力51万千瓦,提升农机化整体水平。 ——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制定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推进“三品”认证与生产,全市“三品”认证达到100个,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面积1000亩。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开展蔬菜市场准入试点,逐年扩大市场和产品准入范围。
来源:《本溪日报》2009年2月16日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