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产业”“细改造”迸发发展新活力
本报讯 【记者 武佳音】 “磨矿介质钢锻,是整台机器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就像我们的牙齿一样,把矿石磨粉全靠它。我们对这部分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磨矿介质消耗,同比钢锻降低率25.2%,就相当于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在本溪县同达铁选公司选厂一线,厂长助理温昌山指着正在运行的机器对记者说,今年截至目前,同达铁选公司生产铁精粉35万吨,上缴税金1.9亿元,超额完成生产进度任务。
“大家印象中的采选企业都有点‘傻大黑粗’,但‘粗产业’也能通过‘细改造’来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同达铁选公司副总经理张峰告诉记者,作为我市的老牌铁选企业,同达铁选积极发掘自身“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成立了“小改小革评审小组”,评审每月上报的实施项目,并从项目创效中提取1-3%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此提升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来,一大批创新成果成为公司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撑。
“今年,我们集中对破碎系统进行设备改造,切实实现产量提高,成本降低。”公司生产设备部技术员杜海蛟介绍说。破碎系统是选矿车间的第一道工序,矿石破碎细度决定选矿能力的提升程度。因此,他们在破碎环节遵循“多破少磨”的原则,对原有一台圆锥破碎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后,采用两台锤式破碎机,破碎产品中-3mm粒级含量由20%提高到30%,进一步降低了入磨粒度,为提高球磨机处理量创造了条件。通过对选厂二系二段分级实施改造,采用直线筛替代螺旋分级机,筛上料给入二段球磨,提高分级效率,降低二段球磨给矿中的合格粒级含量,进一步提高球磨机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循环负荷,提高工艺系统综合作业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在去年年末试用直线锻效果明显的基础上,对二段球磨机磨矿介质进行全面升级替代,在保证二段磨矿效率的前提下,通过使用直线钢锻,有效降低了磨矿介质消耗。
随着“破碎系统改造”“尾矿处理系统浓密机设备”“选厂生产水泵优化”“中碎干选抛废工艺”等一大批新工艺和新技术陆续应用于生产各个环节,使同达铁选发展活力不断迸发,也为公司超额完成上半年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