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高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去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55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6亿元,增长252%。经济增长不仅继续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还在全国位居前列。 去年,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3元,实际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实际增长10%,与沿海省份的差距正在缩小。 去年,继续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辽宁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昨天,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陈政高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项又一项成就令人振奋,令人备受鼓舞。现摘登如下: 努力推进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过去的一年,工业经济优势继续发挥,县域经济和服务业这两块短板不断拉长。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03亿元,增长175%,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四个行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876%,其中装备制造业又独占鳌头。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全省100户重点企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45%。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集群不断形成并成长壮大。 颁布实施了《辽宁省知识产权纲要》,推广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00项,攻克重大关键技术300项,研制新产品12万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37%。这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7407亿元,增长203%。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产量达到37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召开了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44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5252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增长375%,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和123个百分点。 全省服务业大会,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100个重大项目,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加快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去年,辽宁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始实施,辽宁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辽宁沿海与内陆互动发展开始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战略,21个国家部委前期调研业已完成,根据国务院要求,正在由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共同编制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目前的沿海经济带,以建设中的1400公里的滨海大道为依托,一条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充满生机的产业带正在形成。 沈阳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一体化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了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带规划,启动建设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沈抚、沈本、沈铁、沈阜、沈辽鞍营5条重点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快。 实施了突破辽西北战略,提出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在突破辽西北中,重点抓好环境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产业化,抓好工业化。要通过努力,尽快改变辽西北面貌,尽快提高辽西北人民生活水平。 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外开放 我们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狠抓全省的对外开放。事实证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确实来到辽宁。 推进主题概念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全省组织了六次高密度的招商活动,使国内外更加重视辽宁,使各种生产要素涌向辽宁。 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02亿美元,增长321%,由2007年的第五位首次跻身全国三甲。全年外贸出口总额4205亿美元,增长191%,自2000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增幅,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0%以上。 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沈阳奥维通信、大连华锐铸钢等10户企业成功上市。 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去年,我们一直努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的竞争力,提高发展的承载力。 铁岭至承德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年新增高速公路790公里,创历年之最。国电康平电厂、阜新风电一期等一批项目基本完工,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绥中电厂二期、阜新风电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 采用综合手段治理辽河流域污染。新开工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关停整治污染严重的企业。辽河、大凌河、绕阳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有所减轻,辽河26个干流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全面下降,43条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辽河流域水质正在发生变化。 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预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左右。全省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3天。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推进辽西北边界1000公里防护林工程和1400公里滨海大道绿化工程建设,两条绿带将和东部青山相连,形成合围的绿色屏障。辽宁的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 全力做好民生工程 民生一直是我们去年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民生方面向全省人民做出的承诺全部兑现。 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1126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38%,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完成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3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55万平方米廉租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50元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了18%。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45所。 实施农村整村扶贫开发500个,覆盖贫困户16万户、53万人,人均增收600元。实施“阳光工程”和普惠制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 新建农村公路黑色路面2920公里,重点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2000个行政村文化共享服务点,提前两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省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解决了城市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冬季取暖问题。基本解决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以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为载体,帮助解决了一批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大力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我们在努力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做好社会事业工作。 继续加大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各类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职业教育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同步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优秀作品获得全国大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 全面完成奥运会火炬在我省传递、奥足赛沈阳分赛区和“环京护城河”三大工作任务。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列全国首位。辽宁人又一次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 过去一年中,我们努力抓了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9件,建议、批评和意见449件,办理政协提案627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达100%。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省政府规章22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16件。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加大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力度,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消防管理和基础建设。 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做好安县灾后重建工作。
来源:辽宁人大网 2009年1月15日 责任编辑:白武新 |